生命與距離

適逢這陣子俺家病號多發(波太重度咳嗽、俺牙病),趁餘痛猶存聊一聊一個只有在病痛中才會意識到但病除後馬上被遺忘的醫療問題。而昨天一場不幸意外更督促我重新省視生命與距離的關係,以我的座標。

就像許多制訂交通、運輸政策的學者官爺們早遺忘騎機車年代的青澀與不堪而盡弄些只顧四輪呼嘯搖擺、不管鐵馬步輪碾成碎肉的道路方案,醫療制度在還活著好好兒的而且隨隨便便都有特權可靠的決策者眼裡可能無關生命,或者更關係著「籌碼」。於是,在位屬交通要衝的小鎮,西有奪命之九彎十八拐,北承比蘭陽平原直徑還多出數十公里的濱海公路,東方是近年來相當熱絡的集中型海上運輸樞紐,南與區域醫院動輒得至少耗上半小時才能抵達的處境之下,既無任何一所稍具水準的救急中心,也沒適合救護直昇機起降的專屬停機坪。

因為年輕,行動能力強,因此俺曾笑曰北宜高通車後,原居醫療邊陲的我多的是選擇的自由(同等級的醫療院所,去台北與去羅東幾乎同樣的時間與距離,但選擇更多得多)。但是對小鎮的大宗住民來說,身體的老毛病,除了在鎮上看一些高昂掛號費但不見有療效的診所、或者忍受一點舟車勞頓也就罷了;然而幾次搭救護車的經驗讓我深深覺得地圖上直線距離只有19Km, 30Km左右的路程漫長無比,路況不佳顛得折人不打緊,遭遇塞車才是大恐怖(礁溪的朋友笑說如今她日夜都在祈禱哪一天要出意外,第一、不要發生週末。第二、萬一不幸,身邊沒有蘋果日報記者)。俺都這麼恐懼,遑論北邊落落長海岸線上的聚落鄉親:向北路蜿蜒、向南路迢迢。住的是海邊,處境似孤島。

打從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決議將宜蘭市後火車站那處原為林務局? 用地同意讓原本設校於壯圍的某醫學院更改最初遷校議定(當時的條件也是院校合一,除了有助學習也能均衡補足地域醫療資源)而將醫院分離興建該市政交通核心之後(該處方圓一公里內醫療院所層級完備),俺不得不兒戲看待所有藉口良善的政策承諾。不太懂蘭陽平原上稍具規模的醫院都擠在一塊兒的經營邏輯在哪兒?方便搶生意?在這寺廟與遊覽車司機都有暗盤的年代,小心落得這樣的下場:

中國時報 2007.06.16 【聖母醫院動員 等無人 陳賡堯/宜蘭報導

宜蘭縣衛生局昨日上午10時46分,通知聖母醫院發生火車相撞的重大事故,要求啟動大量傷患到院的急救措施。聖母院長呂鴻基發出緊急動員令將急診室騰空,醫護及後援的行政人員,多達75人,立即依照編組,集中到急診室備戰。

但是到了傷患送醫告一段落,聖母醫院仍未見到任何傷者送達,與聖母一牆之隔的博愛醫院,連連聽到救護車鳴笛,收下送到羅東的全部9名傷患,其中有4名為重症病患。

這使聖母院長呂鴻基當場為之傻眼,立即打電話給設在宜蘭縣消防局的災害應變中心,向衛生局人員表示,基於傷患救治的急迫性,不應該把傷者全數集中在一家醫院。

至於昨日列車事故傷者與博愛醫院的距離為 40.6 公里。
蘭陽平原南北兩大漁港(烏石港→南方澳or蘇澳港) 為 35.4 公里。

相關筆記

 

留言

  1. 一針見血。

    台灣號稱有全世界排名在前的醫療品質,但是醫療資源的分配卻是極端不均啊。

    中國時報這則報導,令人感覺一陣寒意從尾椎升起。荒謬的場景,可以加入「醫院風雲」中。

    回覆刪除
  2. 幾年前俺看 ER 時無聊畫了一份蘭陽平原的醫療資源分析圖,上面有許多像暴風半徑的玩意兒,並以不同顏色區分醫院等級... 畫完之後發現還蠻有用的,至少讓我意識到在哪些顏色的籠罩範圍內可以生什麼病、出啥意外,而圈圈以外的區域,得想盡辦法讓自己安康。但個人訊息畢竟不完善,最好官方能整理類似的圖像資料(醫療中心、衛星... 以及聯繫要道),容民眾參酌。

    (至於官方,或許這種差異性正是他們刻意營造的,要不然如何讓你感受到選票的力量呢?「這叫造福鄉里啊,阿呆~」俺經常接收這樣的訊息)

    我相信,等大客車容許行走北宜高,溪北地區、甚至由南到北的濱海沿岸地區將出現更多【醫療專車】將年老、重症病患一一載離蘭陽平原。除了資源嚴重南傾,既有醫療中心的區位交通已罹患絕症以及宜蘭地區公共運輸系統之不振都將讓狀況更佳惡性循環。

    回覆刪除
  3. 你說的對,當初在設定字數的限制時,很兩難。我平日跟作者邀稿,對於字數與篇幅的長短,通常都給予研究者與書寫者很大的彈性。
    但這次徵文活動經過討論,在寫作習慣、「評審」標準等考量下,定了這樣的徵文辦法。但是,就編輯者而言,字數不是評審與入選的唯一考量;覺得字數限制不合理的人,能改用投稿的話,多好阿。這是小編輯的心願。
    比較少看到被這條通路邊緣化的北部的觀點,你願意加入書寫的行列嗎?

    回覆刪除
  4. 我可不可以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要自稱「小」編輯?像我每次嘗試稱呼自己「小女人」時都不夠勇氣 =.=

    咳咳,回歸正題。俺 blogging 時總是有感而發,但內容不一定延續最初的發想,且與其稱之為「文」不如說是聊天,說一說然後聽聽朋友的看法。如果你那裡的 blog 發起一篇文章(e.g.聊一聊北宜高 or something..),俺很樂意 trackback.(偷偷說,俺不喜歡以某個主題徵文的文章.)

    回覆刪除
  5. 編輯似乎可以主宰出版方向與文章的「生殺大權」,但對縣史館這份沒有記者、主要仰賴徵稿與作者投稿的刊物而言,主編,的確是個「小編輯」。沒有外界賜稿,等於「無米可炊」。
    另一層自嘲的意義是,這份刊物的編務,除了美術編輯,幾乎等於單人作業,從策劃、邀稿、催稿、校對編輯,到算稿費……,自稱「小編輯」,在此就有點「苦命」的意味了。

    其實,版主也可比較輕鬆看待這個徵文活動,以喜歡或習慣的書寫方式跟我們分享心得之類的。雜誌目前尚未有獨立的blog,妳可以直接mail給我,或在縣史館blog與我們對話。歡迎常來坐

    回覆刪除
  6. 聽起來真命苦,值得「小」一番。不過...想一想,我好像也幹過類似的事。

    關於徵文,我沒有嚴肅看待啦,俺只是厭惡的看待也。
    某種程度,俺覺得縣府也是自食惡果,好好經營公共論壇現在也不必擔心蒐集不到好意見。
    前幾天我去逛了縣史館的blog,不太清楚她目前的定位。
    如果可以設定分類,且在徵文分類下給每個主題一篇引言,或由館方主動蒐集網路文章(link),或由我們將文章自行 trackback, 或將該主題的comment當成簡易的意見發表... 營造出熱絡的討論氣氛後,相信往後縣史館在這方面比較能左右逢源。

    我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屬於整體宜蘭縣民、容許各範疇的討論空間。理由如下:
    昨晚朋友一通電話問的是「你對宜蘭的容積率這個議題有何看法?」。這是個很騷的話題,且由前年就開始延燒了。
    這話題我也有點興趣,但找了半天居然沒找著一個相關的公共論壇可以讓大家交換意見。的確,反對提升容積率的聯盟設立了一個站台—「為美麗土地請命」,不過,以 blog 的模式較為傾向意見主導,而在一般民眾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仍有太多想知道與該知道的問題需要被釐清。從討論區,民眾可以就這個議題自由發言,以一種知識權力較為公平的機制。若大家能自在的提問,反而更能搞清楚民眾所在意的,切身的、實際的問題。
    至於宜蘭縣政府的縣民論壇,俺傾向:砍掉重練。

    回覆刪除
  7. 對於縣府的公共論壇已不存期待,所以已經很久沒有上去看看了。不知道妳有沒有逛過無尾港生態社區的公共論壇,http://www.wwg.org.tw/modules/newbb/viewforum.php?forum=3,雖然有些議題討論情況不是很熱絡,但很貼近妳的想法喔。妳的建議真的很好,下次館務會議會提出討論。
    至於縣史館的blog,也是有點急就章地設立,並沒有專人好好經營,就呈現妳目前所見的,僅是活動與最新館務的動態報導、宣傳。
    我自己也一直想為雜誌設blog,但考慮到目前拖刊,所以精力都得放在趕進度上與館辦活動,無暇好好經營,而作罷。

    回覆刪除
  8. 嗯,有一分力作一分事。
    謝謝你提供的連結,我逛過。那兒的確頗接近我的期望,不過,有種感覺是,當外來的公共議題越沸騰,居民的意見與行跡便越飄邈。我也一直在想:宜蘭公共網路論壇不活躍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城隍老爺生日party

梗枋崩山記事

一斤十二兩@正順打鐵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