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04的文章

沙灘,曾在那道白浪之後

圖片
「禁止」是人類最無能的表態。   救生圈就的是人還是??大海吞噬人類,人類吞噬海岸。 定期的憑弔:20040418 16:50 – 頭城海水浴場近況

1.1KM:<br /><font color="#1c6b02">bikeway@魚塭聚落風火輪</font>

隱藏在台二與191之間,「速度」是我忽視她這麼多年的藉口。某個清晨醒來,某個念頭襲來,我於是拜訪這處始終被「錯過」的聚落。那個充滿陽光的早晨,當小紅從金馬橋端急速滑下,我便止不住對這片離我很近卻感覺陌生的地方探索的欲望。沿途是無止盡的驚奇,訝異都市表皮的背後竟然藏匿著近乎時空錯置的所在!穿梭、曲折,這一回我努力建置影像地圖於腦海。 悠閒的,安適的,我從紅磚瓦巷走到綠廊河道,然後,攸遊於堤岸風光。意猶未盡,I’ll be back soon. H-1 :頂埔路段、 H-2 :下埔路段、 G-1 :水塭綠廊、 W-1, -2, -3 :水岸風光 遮蔽率:G>H>W 行車條件:幾乎與主要交通隔離,安全性高。迴路完整、中距離。 景緻休閒:盧家墓園、紅磚聚落、林氏古厝、大排閘門、 濕地 、 魚塭出海口賞鳥 、招潮蟹、釣魚 據點:191線道中崙橋、 頂埔火車站 、台二線竹安橋 待續… ps: 行經濕地綠色廊道,巧遇林姓居民一家人。四十多歲在地住戶,對當地事務如數家珍。對道路闢建、濕地水稻田的收秧方式、在地民情… 隨手拈來,滔滔不絕。下次再來,得準備好錄音筆。又,此處林姓為大戶,本鎮鎮長祖厝於此。

你「休閒」、我「休」閒!

我猜想:大概自己去得太晚。 於是,這一回,7:00 起床,7:30 出發。我有自信,大溪國小成列的大樹綠蔭下,將有優美的落葉聲與大海合鳴。 往台北的車輛唯我獨尊,對向來車倒是綿綿不絕。沒辦法,暑假的宜蘭,是夏天的花蜜。龜山島飄渺的懸浮海上,水面不如上周清亮。唉,這也難怪,整整二週沒有一絲雨意,蘭陽的水氣想當然「糊」了。 自信於橋上(蜜月灣南端) 開始崩塌。沙灘上聚集頗多人群,現代人是怎樣?都這麼不捨得浪費出遊時光?才八點半不到哪!過了橋,廟旁依舊停了一部遊覽車,我開始懷疑旅行社招徠遊客的手段之一,極可能是「看阿豆阿表演衝浪」?算了,不到黃河心不死。幸好,國小的圍牆外,車輛不多,人聲也不似上週鼎沸… 偷笑~ 哇!有人露營,聰明。雖然腦袋裡隱約閃過一絲想法。接著映入眼簾的,有人沖澡、有人收拾、有人拍照、有人吃早餐… 整個榕樹園區,好像是某宅子後院,雖然這明明是大門入口! 雖然說「休閒休閒」,既要休息又要閒情… 但,台灣人實在厲害!再怎麼美的環境也能弄成一副邋遢像(然後讚美國外的環境是如何如何優雅整潔)。台灣人也很白目,再怎麼值得經營的環境,往往撒手不管任它爛 (期待沒有規範的自我約束,對人類的行為而言都是天方夜譚)。公共的場所若缺乏管理,公共的意義很難延續。羅素定律的你、我、他呀~正於台灣島上氾濫不已。公民教育不彰,或許是另一個雜亂的源頭。(浪費時間搞啥三民主義) 遊客們分不清工私領域,一味尋求自己的心靈解放,卻忽略了他人,甚至在地住民的私密感受,享受自由卻以別人的感受為壑,這情形,屢屢可見於宜蘭的社區建設。 生態旅遊,原是以環境最低的破壞、對當地文化最低的衝擊,來充實自我的身心感受。無奈「生態」二字被窄化得突剔而出,造成各自解析的紛亂、莫衷一是的縱放。媒體一窩蜂式的膚淺報導是推向「成果摧毀」的旅遊模式最大功臣。看看宜蘭東港變成什麼模樣?遊客們除了享用(或爭用)「吊床」(居民自設)、豢養攤販、貢獻垃圾... 之外,有多少人從中認識東港社區的人情風土?懷著什麼心態去享受別人胼手胝足的成果,將強烈影響任一個社區型景點的永續生命。 宜蘭的利基,架設於「晚開發、遲消耗」的遊戲法則之上,而不是傳說中多麼優美的環境。將加上近幾年持續宣傳,經營(包括完整的維護配套)跟不上耗損與承載的擴大,被蝗蟲般的旅遊模式凌虐之後,許多自然環境已顯露疲態。可以說,官方呻吟了許久的「永續宜蘭」依目前發

海岸輓歌:燒肉粽?

圖片
台二線134km 望海的日子,聽海的嘆息。 台灣女婿 獨木舟環台33天 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海洋獨木舟30天環航行動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