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之外的方圓之內

一開始書寫方圓,俺心裡便滴咕著:
方圓之內的不一定有興趣,方圓之外的卻又沒來過。那麼我寫這些想與誰交流?聳聳肩,就當閒閒沒事刻劃方圓印象於方寸之地好了...

那是一開始俺不以為意的想像。
聽著 asan 敘述她的小鎮情緣,看著 monique 以彗星般擔心不小心K到地球人之姿闖入陌生又彷彿熟稔的小鎮... 老實說感覺很詭異~
從未想過:小鎮成了我的情誼起居室!

過去,總是我看到、聽到、遇到、想到什麼,你們回應。
現在,該是你們看到、聽到、遇到、想到什麼,我回應。

留言

  1. 我第一次來到the missing,腦海中同時浮現的就是I Muvrini, 和Pino Daniele 的音樂.
    這趟旅行回程披著懶洋洋的春光,一車子Eagles 的Hotel California (可能是1994年的concert live),滿滿的la nostalgie (或die Sehnsucht),把心情醃漬得又酸又甜(奇怪我對英文longing就是沒有強烈的感覺).

    這個版本的Hotel California 又和來自Corse(科西加)的I Muvrini 94年的演唱會中的Tú Mi Dai a Manu感覺有些類似,也藉此為我打開了英語流行音樂陌生的那扇窗.

    眼前似遠而近的景物,加上飄流過室的氣味,混合著陣陣捶擊入心的樂音....啊,我說不出當時的感受,像心底被鑽了一個洞....離開臺灣太久,內心好似不完整的拼圖,總有格格不入的缺憾.

    別誤會我將所在與歌詞中描述的情境重疊,只是汗毛底部傳來的電流,提醒了我無法形容的迷離與幻惑交織而成的複雜情緒.

    "....You can check out any time you like,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以後只要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那天的色澤,那天的溫度,和那天的頭城.

    回覆刪除
  2. 幾年前我受到某位小女孩的感召,嚐試建立一個屬於我個人想望的頭城網站(非官方網站喔)。卻因為突破不了自閉心防,也厭膩「八方美人」式的口氣,最後才跑到 The Missing 透透氣。在這裡,我學習忠實自我,也從不斷的發現裡找到平淡生活中的快樂。最初我還曾經憂心,假如完成所有的exploration, 那麼發掘的快樂要上哪找呢?
    幸運的是,茫然的時候,答案自動來找我。

    記得圍城紀事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
    頭城 ,是一個獨特的地方;頭圍,是她的歷史名稱;
    圍城,將可能是這個地方的社會環境寫實:
    藏在山海的狹縫之間,被北宜快速道路劃過之後。

    雖然她是個小鎮,相對而言,這裡的生活也比較安逸恬適。
    雖然曾經的繁華落盡,光彩斑駁,我們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

    她有豐富的人文,從過去的十三行,到將來的烏石春帆蘭博館。
    她有豐富的海岸線,交錯的河流,與柔和起伏的山的綿延。
    她是都會與鄉野的媒介,卻又遺世獨立於二者之間。
    她是日升之城:
    當勇氣不小心遺落,來這裡吧!看看龜山島背後冉冉升起的紅太陽。
    雖然其中的「我們」讓我馬上聯想到小學時反共救國的陳腔濫調,而且一個人「代表」很多人說話的無恥也讓我心虛羞愧了好久...不過,將我們回歸「我」的話,就是我心中真正的意念.
    For You, My dear friends.

    回覆刪除
  3. 果然鬧鬼|||
    其實不是啦, 是系統管理者擔心有人非法回應作的防護措施,有點過了頭|||
    這樣吧,以後你的音樂我來貼好了...
    (管理者可以編輯回應內容,那時候貼音樂連結就"大丈夫"了~~)

    回覆刪除
  4. 可!
    怎麼做?也是上傳至who.kavalan那兒麼?

    另,
    這個版本的Hotel California怎麼樣,味道不一樣吧....

    回覆刪除
  5. 全部的答案都是YES!

    回覆刪除
  6. 從蘭陽橋向東開回開蘭路,突然看到一棟樓房二樓以上都加上了外窗.
    好熟悉的感覺,那個住了好幾千日子的城市,都處都是這樣的窗.
    雖然這回撞見的是金屬製的百葉外推窗,但可是回台後首見(我可能太孤陋寡聞了).
    推向兩側的外窗,加上醉人的春陽,我有一種被緊緊擁抱的溫暖感動.
    畢竟是外地人,不敢隨意在人家門前拼命拍照,只好放一張勾起回憶的相片.

    回覆刪除
  7. 告訴你,那叫做鋁百葉,宜蘭很多。
    (宜蘭因為多雨,若是安裝木百葉沒幾年就腐朽了)
    但在十年前,很少。
    我為了安裝兩扇這樣的百葉,連內窗都自己找人施作(上下推拉),如此一來,推開百葉窗迎向早晨的陽光時,才不會有垂直的窗櫺煞風景...

    回覆刪除
  8. 我在這裡也看過鋁百葉.是的,據說頗能擋雨防水的,但從未見到哪一戶將它坦蕩蕩地向外推開,因此根本不知它是可以如此大放光明的.
    真好,可以開窗迎向陽光與新鮮空氣.剛回來時搞不清楚狀況,天天門戶大開迎向一點都不自然的戶外,後來發現下場很慘烈....如今,鎖緊所有縫隙,即使如此,還是得每日幾回跪在地板上擦去所有角落的塵埃(真的灰很大啊,可怕的城市.).
    記得以前曾有位鄰居問我:"在台灣,人們早上起來也會打開窗,將棉被攤在窗檯上,讓清新空氣對流,然後整理房間嗎?"我想都沒想的回答:"對!" 因為根本忘記了那是離開家鄉後才養成的習慣.

    回覆刪除
  9. 快樂的旅行



    寒假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我和爸爸.妹妹及媽媽一起去宜蘭旅行.

    一大早起床,吃完早餐我們便向目的地出發,不過我們先繞去加油.在加油的時候,我非常興奮,興奮到快要跳起來了.加完油我們就向宜蘭縣邁進.(師評:此段可以省略!)

    雖然爸爸開車時會使用他的PHS,可是怎麼一回事? 居然開了半天又轉回台北了.那時我和妹妹累得像寫了一百張考卷的學生,倒頭呼呼大睡.當我們醒來時,車子已經開到太平洋邊的公路上,天氣雖然不太好,但是海邊的風景很美麗.

    我們一家人又累又餓,在宜蘭大溪一家海鮮店旁停了車,便去享用美食.那裡有宜蘭的海鮮名產,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海景,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十分開心.

    接下來,就要去妹妹最愛的地方了.你知道是哪裡嗎? 那就是旅館! 車子大約再開十幾分鐘便到達我們預訂的旅館.那是一個溫泉酒店,非常舒適.

    黃昏時,全家一起泡溫泉,感覺溫馨又愉快.泡完溫泉肚子又餓了,除了吃街上買回來的宜蘭小吃外,還可以在餐後吃到平常媽媽不太讓我們吃的零食和小點心呢! 爸爸媽媽因為一路開車很累,所以先上床休息,我和妹妹則是玩到半夜十二點才肯安靜的躺下睡覺.

    第二天的早餐有壽司,青菜,湯….實在太豐富太美味了.除了繼續泡溫泉,我們也在小鎮裡四處逛逛.去了不少風景幽美的地方,也呼吸了新鮮的空氣.

    這次旅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石港.我們去烏石港的那天,天氣好得不得了.因為海港裡有幾顆黑色大石頭,所以它被取名叫烏石港.烏石港的遊客中心設計很特別,我們還坐在裡面喝了一些飲料.我和妹妹最喜歡那裡魚的圖案和大鯨魚塑像,可惜賞鯨船要到四月才會開,我是多麼的希望可以親眼目睹鯨魚的丰采啊!

    這趟旅行實在太愉快了!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說,下次若再來宜蘭,我們就去坐賞鯨船.我和妹妹都很喜歡宜蘭,好期待下個假期快一點來臨,這樣,就可以早日看見我最愛的大海和鯨魚了.

    (寫於學校作文課95年2月17日星期五)

    回覆刪除
  10. 哈哈,Sophia 的老爹...
    那天聽到monique 媽媽提到你們倆對那兒的大鯨魚塑像愛不釋手的樣子...才驚覺:開始進行方圓紀錄之後,我一直一直在調整觀念,比方:

    與老人對話的時候,才知道風景好壞與否都無謂,他們害怕的是生老病死;
    與小孩玩耍的時候,才知道舒適的堤防是他們的恐懼;
    與都會人對話了之後,才看到平時我視而不見的;
    與你對話了之後,才知道我覺得很礙眼的大鯨魚是你們眼中可愛的東西~ :-)

    所以呢,歡迎你繼續你的觀察,意思是:有空多來逛逛囉~

    ps: 有一個可怕的發現一定要跟SOPHIA 說:
    天哪!小學三年級的文字已經這麼成熟?想起三年級時候的我的作文課...
    幸好當年彩雲老師開放擠不出文字的同學抄襲學長們的作文簿,要不然我肯定會病遁~

    回覆刪除
  11. 柳丁阿姨,

    謝謝你接受我的文章.
    我今年二年級.
    這是我這篇文章的插圖.
    http://static.flickr.com/55/131436067_c53cb3a23f.jpg
    (雖然圖被老師稱讚心中很高興,但是我不太喜歡直接被在圖上打星星.)

    回覆刪除
  12. SOPHIA,

    謝謝你願意在這裡分享你的創作.
    我也認為那顆星星畫得不太認真, 與整個畫面不太協調, 所以想要將你的圖與文貼在一起的時候, 我終於忍不住摘了星星, 還原你的原作. 果然美多了~

    真好奇你的老師為什麼以星星作為讚美?
    為什麼不是蘋果、字母(A...)、天干地支(甲...)?

    這些作品, 你要好好保存, 請人教你怎麼將它們掃描起來, 燒錄到光碟片裡.

    ps: 上一回你們來宜蘭的畫檔案太大(放不進flickr也送不了email)
    改天上傳後請monique下載...

    回覆刪除
  13. 原來這裡就是方圓之外的方圓之內呀!
    妳當初說時我真沒會意過來! ^^

    另外, 有一些技術性問題妳處理得極有創意
    比如schtuff的筆記
    還有旅客留言板上的回應方式 (妳是到後台去回應的吧!這真是樂多介面最不方便之處)

    其實我很想找找有無其他的社區人好好過在地生活的紀錄
    那就好像人類學家拋棄學院決定好好在一個部落裡生活下去
    而能google到的都是創意產業
    不太對味!
    三年前我希望達到的功能,目前大部分免費blog都做到了,其實蠻感謝的~
    至於 schtuff,他是目前唯一不至於讓我在自己的database裡迷路的wiki
    還有旅客留言板上的回應方式 (妳是到後台去回應的吧!這真是樂多介面最不方便之處)沒錯!! 愛美不怕流鼻水,愛玩不怕麻煩!

    呵呵,The Missing 說是實驗,現在都完全將初衷拋腦後,盡興的玩耍就是了。
    對於「社區人」這三個字俺聽起來很礙謔,請容許我昏倒一下~

    回覆刪除
  14. 唉唷! 呵呵! 那 "土著" 如何?
    土著是多麼美麗的概念呀! 在所屬的土地裡定著嬉戲著!

    妳好像很習慣用"俺", 是因為宜蘭腔嗎?
    這個還不錯,可是我不夠土。
    小時候被烙了印--口音--一種有關人格與尊嚴的識別媒介,在那個無知的年代。
    不過,偷偷跟你說一個八卦:
    話說我們宜蘭最近有一群藝術家想要趁著北宜高這重要節點進行一場與草根結合的在地藝術創作,在無尾港。要對這活動產生興趣之前,不幸的,俺的注意力被一張海報攫獲了(恩,這動詞夠瓊瑤)!

    可能因為「在地」、「草根」,所以藝術家用了「一雙赤腳踩在北宜高前的柏油路」的畫面作為直述...還是隱喻? 搞不懂啦!結果我怎麼看,那雙腳上都像有著長期穿襪子之後的「年輪」XD 俺現在很厭膩這種畫面。有時候,是自己侷限了自己,不是別人。人們不會因為某些意涵而改變對美的原始感受。但是,往往扯上最原始的情感之後,卻像擁有了「初心」這強有力的上方寶劍或免死金牌,只要是與草根沾上邊的,明明醜不拉咭或者文不成句也要叫聲好,不得喊聲糟...哎喲喂,無怪乎台灣是我少數所知將全球化與在地化厲厲切割的國度。

    啊,我正在寫東西,難怪廢話這麼多...
    俺與宜蘭腔無關,實在找不到符合性格的自稱,我呀我的又覺得很尷尬。
    如果年紀大點就能用祖媽~ 不過那又名不符實了

    ps: 相關照片請洽 (www.wwg.org.tw 論壇)

    回覆刪除
  15. 冒昧插個嘴。發現 gava 文句裡直截了當的語氣跟節奏跟 bd 超像,除了bd 比較常用小廝自稱,不注意真的會搞混。

    真的嗎?那好,改天來組一團「非我族類」。

    不過我覺得有點恐怖,原來bd 與 judie不是約好來這兒的,而kuo 與 jie 還認識!是怎樣的一坨線啊?

    回覆刪除
  16. 呵呵! 阿災! 真的不是約好的, 我這裡的白天碰到妳那裡的夜晚, 有一天下午我在樂多首頁晃, 意外點進來的. 好文都在深夜po,而好讀者都是午後喝完一杯咖啡之後變成的.

    台灣的分裂症不僅在全球化與在地化, 台與不台, 還有那最令我無法忍受的藍綠意識形態裝肖為的所謂正義口水戰. 唉唷! 不過, 我已經學會看戲了. 老奸巨猾的看別人變什麼吂, 才不會內傷!
    看來你已經煉化成精了~
    之所以口水能亂噴,是因為他們掌握住媒體。不過,以後大概沒什麼機會噴了...因為網路媒體各家爭鳴,我都還想來弄個網路廣播站呢...
    物極必反之後,慢慢的,大家就會受不了,衝向大自然~

    還有,你的新網站真的很舒服,功能也齊全,真感謝垃圾留言啊~~

    ps: 這邊這麼回,全因為方才一時手癢,調整某些css...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回覆刪除
  17. 那日由南向北往烏石港的路上,無意間瞥見一處民宅立面上裝飾著漂亮的紅色花朵,感覺上像是交趾燒似的薔薇或是牡丹? 我實在不確定,因為緊鄰一旁就是大片墓地,我不敢褻瀆.
    無意冒犯,也許民風不同,沿途有時一側有時兩旁,孩子們因此神情嚴肅地突然閉口不唱歌了....

    我想請問的是,究竟那是什麼樣人家的房子,好想再仔細地瞧上一遍,到底是不是瞬間的錯覺造成意外的美感?

    回覆刪除
  18. 紅花是不是在左圖很多裝飾的那個位置?
    我猜你指的應該是二城國小對面附近那一排矮房子吧?所以由南向北應該在左手邊?
    過去的人家會在平矮樓房的「額頭」或「臉」作一些裝飾,有的用燒陶、剪磁,有的用磚...現在蘭陽平原的聚落還有許多這種房子,頭城大坑罟、梗枋也都有。

    那個墓地也堪稱歷史風景了,很多年囉...
    以前我也很忌諱這種空間,但後來再看,不論是清晨或黃昏,那一片墳躺在柔軟的稻草間,以青山為背,感覺就好很多了~
    下一次要去探訪的猴洞溪自行車道與大小金面就在他們的轄區,本人還在培養勇氣當中

    回覆刪除
  19. 正是,就是"額頭"那裡.
    學建築的專業人士提點提點吧,到底那裡怎麼稱呼咧?

    回覆刪除
  20. 學建築不一定懂這個,只不過背景讓我比較有機會左右逢源罷了~
    台灣的建築常民知識,從大中國意識直轉本土意識,幾乎摒棄或壓抑了某些殖民歷史。
    有多少參訪者知道傳藝中心的街屋其實正是殖民(尤其日治)時期下的產物呢?

    其實從街屋、家宅的用材、形式,我們幾乎能看到各種工藝所代表的年代:
    鐵窗、洗石子、日式煉瓦、鋼筋水泥、亭子角、木構屋架;
    洋風、和風、傳統風...
    就連現在看起來不入眼的二丁掛、瓷磚外牆,都能讓我們辨識一戶家宅的歷史(興旺、頹敗)與居住者的性格(附庸風雅、苦練家...)

    日治時期使用於臺灣建築上彩磁的研究 / 堀憲二(頁65-95)

    磁磚在近代建築中,是可判定建築年代的建材之一,臺灣傳統民宅中也曾大量使用裝飾性磁磚,這些裝飾用磁磚在什麼時候製造、設計、有什麼特徵等等,對於近代建築的實際保存與再利用有無法切割的關係。甚至對於同時期建築相對的評價及時代的判定、延伸其特色以便再利用時,都占非常重要之地位。
    所以,街屋真的很有趣。而和平老街,有幸存在著清朝以來各個時期的建築風貌,家家戶戶都是時代的section. 較之被修整完成的其他老街,我更迷戀這裡的衍生與蛻變,不論優劣,我膩稱她為「參差時間流」~

    目前,你若是見到民宅有上面那種「額頭」的,應該是日治時期之後的建築。
    參考資料:大稻埕街屋演變
    至於那個位置,有人稱山頭、山牆|||、女兒牆、水泥楣...眾說紛紜
    我沒讀過日治時期頒布的《台灣家屋建築規則》以及《施行細則》
    想回去請教教授嘛,結果光是看到知識的獲取門檻就胃酸過多,不想開口...(網站開放卻資訊閉鎖)

    因此,只能推論(等到我莫名其妙的氣消了之後還是會乖乖蛇去問)...
    根據日治時期所仿效的巴洛克風格,她可能是frieze(檐壁),或是日本稱的パラペット(parapet wall),有壓簷的效果,又稱胸壁。

    回覆刪除
  21. Ah, 我母親小時候就是在迪化街長大的.我小學一年級時常在那裡出沒,
    現在提到迪化街,鼻尖還會飄現它特有的老"gamma"店氣味.
    見到那些 老屋照片,一股真是虧待它們的心虛油然而生....

    回覆刪除
  22. 心虛?現在還得及,嘿嘿...
    我也打算以3D地圖的方式呈現和平老街的圖像與文字紀錄,不過得先掙點錢才有購置設備的基金~
    其實,如果可以搞一個活動,讓居民自己拍自己的住屋,拍他們自己絕的有趣味的、有意義的部分,然後串成geodata, 或像 communitywalk map 那樣,八成很好玩~

    回覆刪除
  23. 終於讓我再見到那幅印象深刻的"山頭",可惜依舊只能驅車而過,因為門前虎口太兇,無法駐足拍照.
    是在青雲路二段十分接近礁溪的地方,它與下一棟建築物"玉寶島檳榔"隔了一小段距離(北→南).
    這樣描述得夠清楚麼?也希望憑感覺記路的壞毛病不會導致越報越渾....
    很清楚。我知道是哪一間。改天透天光去拍。不是因為車子少,是我看過晨光打在該街屋額頭上,亂美一把的...只是沒有細細盯著看過,被你說了又說,心癢癢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城隍老爺生日party

梗枋崩山記事

一斤十二兩@正順打鐵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