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6的文章

2006

說來好笑,正當我自覺不夠專業而認真思考拋棄既有的吃飯傢伙時,突然發現它長得真有趣,也很實用(切身的),連他的家族親人個個都魅力十足... 因此,對於 2007年的方圓筆記,我給了自己一些 作業 。另外,利用淺白的文字或圖示轉述(or 監督)小鎮的 重大計劃案 也是任務之一,反正(本人的)殘餘價值不用白不用,用壞了還請各方大德批判指教。 我不太懂得如何計較得與失,可以說,「人生的經濟學」這門學科理俺是白癡。不過,過去這一年俺因為 The Missing 親近了某些最初陌生或者不甚熟識的朋友,對我這樣不事生產人際關係的人而言實在難得。

心聲

town stroll 讓我體認到漫步的愉悅,而礁溪舊市街也是個很適合漫步的環境,我很容易在其中找到無窮的樂趣,許多路線走過了才發覺原來起點與端點如此相近(對我而言單向不超過兩公里的漫步都是輕簡的)。不過,有些在地人對我說,即使知道距離很近卻仍舊得依賴一些加速工具,要不然傻傻走在路上會讓人誤以為你吃飽太閒,那跟遊手好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就算要走路,也會去「專業的走路區」,像是健行步道或者運動公園...。 因為觀光客的關係,有些地方只能週末去,有些地方卻只有週末不能去,比方礁溪溫泉溝公園。熟門路的在地人於週間泡腳時偶而會驚駭的描繪遊覽車下放的遊客蜂擁而入共泡一池的光景,說是看了之後大概一個星期不敢再來泡,我個人的經驗則是下水之後其癢無比。這個定位有點模糊的溫泉溝公園是溪北地區難得一見的開放空間,也是宜蘭縣境內極少數提供縣民夜間遊憩的公共場所。像是捨不得自家人用似的,知道的縣民並不多,倒因為政治行銷手段,它成了旅遊業者招攬的觀光客必到此一遊的景點。 閱讀宜蘭相關政策的時候,不論民意代表或官員,任何計畫必言觀光,彷彿純粹改善縣民生活品質是多麼見不得光、沒啥建設似的。要知道最讓人難受的飢餓,是讓你看得到卻吃不到。我常常聽見非在住居民或外地人一股腦兒盛讚宜蘭之美好,但很少聽見在住居民有同樣的感受。善於營造生趣的我還經常有迷失於十字街頭、不知何處可去的茫然感,就不用奇怪許多描述在地生活的 blogger 們一味的無聊發聲。 我不想當驕傲的宜蘭人,俺只想當幸福的 citizen . 究竟哪一任宜蘭縣長能大聲喊出「生活立縣」?

貪情書

圖片
蓋因某日俺自覺對小鎮的認識已達瓶頸,看樣子就要落入「小道消息」的訊息歧途,卻不爽鎮民的集體命運竟只能窩在黑盒子裡被捏塑著。『莫非草民要蛻變成公民有那麼困難?!』吶喊兩秒之後,孤狗大神帶我進入議事殿堂。 因為飢渴,所以美味 輸入小鎮芳名之後,嘩啦啦一大串堪稱高級八卦的訊息傾湧而出,其豐富深遠的結構令人嘆為觀止,何況它們比八卦更多鑲了層「精準」,教人不傾心也難。 從議事錄,俺研讀這群民意代表的議事內容,窺探他們的七情六欲,推敲宜蘭的議事文化,認知公共政策的制訂邏輯,理解現行體制的不足與謬誤。訝異原本於我腦中形象模糊的民意代表按部就班、有條理的監督諮詢,也對另一些民意代表的含糊其詞了然於心,不論地方或中央。 Between us and democracy there is bureaucracy, Our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keep people out of the loop. They are afraid of giving up power to the people. We won't really have democracy until we can engage them. by Jean-Pierre Mbassi 基本上,我同意上述評論所描述的現有狀態,只是...「 推己以議物,捨狀以貪情 」,這原本被古人用於法理裁量的概念在我閱讀議事錄的過程中如影隨形。當人民漠視議事代表們所欲突顯的差異性,那麼率乎稱之「政客」似乎也是不怎麼負責任的態度? 與小鎮相關之議事 memo: 議員曹乾舜之質詢內容 ( 摘自 宜蘭縣議會第16屆第一次臨時會議事錄 ) 宜蘭縣議會第十六屆第二、三次臨時會議事錄 :主要討論教科文等相關事項,如搶孤活動的文化定位與補助辦理。

斗室清秋

圖片
  塌塌米迎接的不再是臀部而是雙足。 為了展示的執念犧牲空間的本質(弄窗又怨窗?)。 與之相違莫可奈何,由鼓吹「生活即文化」的文建會所推動的歷史空間活用計畫完成整備後便納入一般文化官僚體系,不論使用定位,一率以既定模式管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鎮民的生活節奏同調,除了週六屬該體系的上班時間,其餘例假日只能望門興嘆。俺這閒人尚且如此,遑論安步當車的大部分住民?看來,還真印證了「 參觀 是歷史空間 活用 的最積極模式」這個笑話。(此笑話不只反應在修建後的歷史空間,連許多有名的社區型公共建設也即將淪落,真懷疑當初計畫設定的使用者究竟是居民還是參觀者?好歹也有比率差異吧... 俺已經受夠了類似「宜蘭厝變民宿」的荒謬虛假。)   諸如此類地域型文化(福利)設施動輒耗費龐大,然其初始計畫與營運管理計畫往往僅是紙上談兵,它們所賴之繁複深入的田調與洞悉地域需求的經營策略需要堅強的軟體支援,但台灣的公設傳統卻是軟體與硬體經費不成比例,故而造就一棟又一棟金磚砌牆的蚊子屋。 不知道這方斗室會不會成為另一處蒙塵雅境? 坐倚窗障,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文化會館,是小鎮居民暇逸共享的雅適空間。 我彷彿聽見云云詩弦、又似聞到裊裊墨香... 廊下有老人與少年對奕、前庭有青年彈唱... 呵,那不正是我夢想中的小鎮起居室嗎?一處可以認識「家人」並與之對話的地方。 ps: 鎮史館主體大小與花蓮荒野協會會所差不多,使用上卻消極許多。不過戶外空間倒是頗有魅力,假如能整合隔鄰的托兒所前廣場,將是一處精采可期的鎮民交流據點。 鎮史館 相關照片 鎮史館 wiki 頭城鎮史館官方網站 、 非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