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水平線

站在無人的海邊,掬一把太陽升起後的鹹鹹海風...
明明是熟悉的場所,卻有著恍如隔世的新鮮。
過年期間一直無法走進這片園地,因為生理感知明明是午後,太陽卻貪戀海平面 (那讓我始終有種錯亂的感覺)。

看著純淨但有點灰色的藍天,我想起同鄉同年紀的朋友聊起生活在頭城的感覺。他以一個經歷過許多宜蘭公共工程案的施工參與者角度,道盡小鎮環境變革之坎坷;也以一位小鎮核心區的住民身分(這個身分下必然擁有既定的訊息線索)敘說個體影響公共事務的偏私。隱藏在無奈語氣下的,是一道鷹眼般的銳利凝視,對於生長的土地。幾經折轉,最後他平靜的說:『還是現在這樣的小鎮最好,如果台灣的觀光產業是以當下這種方式進行著...』。

有觀點,理解利害、考量損益,最後選擇... 這是住民覺醒。
我越來越相信具有上述條件的人應該不會少,只不過我不曾與之對話,所以無從認知他們的存在。

與過去「渴切尋找最大公約數式的平台讓不同位置的人們對話」有所不同,我決定踏上兜轉的路程,人們在哪兒,我便靠過去,用我的工具紀錄他們的聲音。一切彷彿又回到「中央車站」的原點,差別在於電影中的書信撰寫人是固定坐在那兒,而我必須移動。

ps: 小鎮現今已無所謂鎮民大會,但我想,短短的會程大概也無法讓居民完整的表達意見。假如鎮公所來弄個住民意見資料百科,除了定期派員至各鄉里蒐集累積,也開放讓居民平時自由充填(孫子可以幫阿公阿媽填寫),不論是信件、電話或網路...,再以類似 tag 的方式標註,不知道會形成怎樣的決策衝擊?

思緒隨著飛鴿翱翔一圈,降落。重複的水平線是強效的催眠。
站在磁場平和的格柵底下,我好奇怎麼沒人在此練氣功、跳養生舞咧?
多舒適的環境啊,燈光美、氣氛佳... 咦?燈光美... ?
二十多年來朝九晚五的開放時間為什麼需要照明設備?



留言

  1. 你是獨生"子"?怎麼我一直以為你是....
    記憶中的沙...早已流逝....很難想像,頭城海水浴場的沙灘,會在我的眼前消逝,我的青春,我的年少,好似那片沙灘..只能回憶..
    究竟什麼原因,讓沙灘流逝?幾年前曾見媒體報導,是烏石港的興建,類似建港破壞海岸線的情況,在東北角也不只烏石港一樁,那建港的效益達到了嗎?為漁業產業該犧牲的自然生態,是否有達到公部門的評估?
    每次看著小時候,在海水浴場偷拍的年少青春相片(當時未解嚴,海防管的緊,海邊是不能照相的,海水浴場還立有照相禁止告示牌),都有長長的感嘆..."流沙不說話",記憶不復返...

    回覆刪除
  2. "子"是子女的通稱啦。老實說寫這篇的時候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沒想到你擁有我一直在找的相片:遠遠的海、長長的沙灘、沙灘上有人~
    小時後的我太乖了,我所擁有最早的沙灘照片是2000年,那時沙灘只剩不到100公尺遠...

    說到烏石港,那又是另一樁相當諷刺的事了。
    想當年,有人(在地人)說:『振興頭城,非烏石港不可』
    對比如今,中央不想理、縣府管不起、港埠四不像...。
    十年,可以看穿多少謊言,扯破多少牛皮?許多冠冕堂皇總是一開始敲邊鼓,沉疾寥落後卻人聞問。就是因為這樣,錯誤的決策始終無須負責,官場文化成了「嘗試錯誤的美學」。
    老實說:我真想揪出當年背書的學者們... 這也讓我興起紀錄追蹤每一次公共政策推行時背後那群學術蟑螂。← 朋友來信說這樣將還沒演化為蟑螂的人類通通喚成蟑螂了,應該改為「背後那群有潛力成為學術蟑螂的學者專家」。是,我認錯,從善。

    但更多資源,其實是住民親手毀棄。因為「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獨善其身。
    真能夠善己身也就罷了,偏偏越是獨善、公共資源越短缺...
    昨天就是與在地的朋友聊起這些話題。
    多有趣啊,「頭城國中舊校地圍牆即將拆除、開放後的空間將暫時作為小鎮綠地」這樣的訊息居然來自小鎮另一頭的住民... hum.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城隍老爺生日party

梗枋崩山記事

一斤十二兩@正順打鐵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