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路

說起俺阿母,也就是波太啦,真正是「上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此港僅限烏石港)。
方圓散步的時候、買日常用品的時候、有人眼睛脫窗想為俺牽個小宅男的媒...的時候,問起俺阿母,只要一句形容詞便能讓七嘴八舌認證不果的鄉親們功成身退 ...

那個常常騎腳踏車在街仔路 piu 來 piu 去 e 查某人

... 然後眾人齊聲「哦~」這樣。

這位飆車手其實是俺訓練出來的。對於終止自由做夢時光的國民義務教育,俺堅守原則:寧可遲退決不早到!不過... 原則是用來打破的,尤其拿棍子打的時候。俺始終不服氣「顧名思義早上自己在家學習的早自習」變相為「一大早去學校窒息」,因此每每以睡到鐘響前十分鐘來抗議。 可惜國小時不及國中好命,家與學校的距離足足有一公里,這對一個肚肥腿短的孩童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即便七歲已練就龜息大法。

那個時候,公車還通行開蘭路,不過公車總站只在菜市場再過去一點點(現今鎮史館前),離國小還有三分之一的路程。這時,家裡那輛在當年還算名貴的老爺車(如右上那款)便派上用場。為了避開開蘭路的擁擠人潮(車潮),波太選擇國中前順坡而下一小段便接上的筆直小徑。俺也不知道喜歡穿著洋裝的波太究竟用啥法門跨過那根橫桿,只記得風呼呼吹過耳邊的夢幻似搔癢,右手邊一大片養殖場曬著早起的晨光、左邊那片山巒披上金裝、迎面撲著路邊青草味濃嗆嗆... (俺懷疑俺從此+因此迷戀上吊車尾的滋味)
稍微習慣國小生涯之後,就算沒機會遲到也會賴皮凹波太載俺晃晃。

那條雞鴨橫行、車禍肇事者通常為火雞、且一跌倒便會從路中央摔到田裡的小徑後來有了名:青雲。

噢,好沒創意外兼色盲。那條路上,青山、青草、青蛙、白雲都有,偏偏路不符其名。

更尷尬的是,離海有點距離的它擁有另一個身份:濱海公路。事實上,青雲路非但不濱海,它根本是一條「河上路」。

老街的故事(資料來源:頭城鎮鄉土實查/慶元宮)

清朝嘉慶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先民來宜蘭開墾,首先來到頭城。當時就在河岸邊建立了最早的廟宇「慶元宮」,接著以它為中心,逐漸向南北兩邊發展,形成「頭圍街」。頭圍早有「烏石港」,與頭圍港,有河道直通「慶元宮」,街道便沿著河岸發展,形成河港商業街道,頭圍街便因水運發達而興盛。後來,因為烏石港堵塞,使頭圍街受到影響而沒落,但不久,頭圍港又興起,於是頭圍街又恢復了從前的盛況。

頭城市街有三條主要縱貫路,(以左圖為例)最早是傍著頭圍港的和平街(紅),後來發達的是商業集中的開蘭路(黃),而青雲路(青)過去即是頭圍港廢河道。

ps: 閩南人稱溪、河為港。所以,頭城的頭圍港、二結的黑藥港、噶瑪蘭聚落的武暖港都僅是河(渠)道而已。也就是說,1924 年洪發造成的並非滄海桑田,而是河道淤積。難怪得划船來往小鎮與聚落的大坑罟不叫孤島,因為隔著河岸而非海洋?如果是,俺這幾年以訛傳訛的誤會就大條了~~

青雲路筆直寬敞,是宜蘭飆車仔的十大危險路段,因為經常有警察埋伏。昔日民眾以為數大為美、壯闊華麗的新街必然得以發展經濟,因此商店林立。誰料到轟隆隆的卡車聲嚇退一干鎮民,民生零售業最後還是回到開蘭路舊街,這裡只剩服務卡車司機與遊客的零星商店。

History (資料來源:頭城鎮公所網站)
  • 1924 大水,福德坑堤防崩潰,頭圍港淤塞
  • 1927 12.20 頭城河防潮圍墾堤竣工
  • 1929 01.16 頭城河改修竣工
  • 1963 頭城河防潮堤修建工程開工
  • 1975 北部濱海公路開工
  • 1979 08.10 北部濱海公路通車
  • 1980 海公路通車,公路局在本鎮青雲路設置車站
  • 1982 大坑河(頭城橋至濱海公路段)改善工程完工
  • 1983 四月,頭城區漁業大樓竣工。
  • 1985 築造大坑河堤完工。

留言

  1. 妳的詞比較有意境。
    波太真偉大。

    回覆刪除
  2. 呵呵呵...說起青雲路..我的童年印象全回來了..饅魚池..火雞..番鴨..我家的歐素..還有那個夏天可以讓我玩樂一整下午的"溝仔墘"...我阿母都在那邊洗衣服,話家常..我就帶著大大的皿桶..窩在桶裏,一路順流..當然..少不了吸血的蛭掛腳湊熱鬧..直到開闢青雲路後,這些玩樂印象..才逐漸消散..現在..連那條溪,都成大排水溝,還鋪上水泥蓋..成了馬路的一部分..

    回覆刪除
  3. judie,俺會轉告波太!
    艾咪, 你的小鎮導航之旅還沒開始哩, 說真的, 你講的這個我只存在一半印象...
    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童年失憶症??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城隍老爺生日party

梗枋崩山記事

一斤十二兩@正順打鐵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