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土壁綠光彎
回神,早已越過雅緻娉婷的層層疊落。緩緩將車停在路旁,此時俺仍無意識到自己看到了什麼,只道畫面異常調和... 仗著這條路人車稀少,決意當一回任性拋車的駕駛人。那屋子就躲在道路駁坎下,若不是這個方向、那一道光,想我也不可能發現它。惴惴的走下斜坡,人聲可聞,這個好,代表看門狗不至於亂咬... 石垣、土壁、土埆、紅磚、朽木、竹...這是怎樣的時代建材集成!還不包括那韻味十足、鏽蝕到幾乎感受不出它是金屬的鐵皮浪板... 俺細細閱讀這份當年可能是女媧補天式的實際所累積與創造出的意外精采,完全沒注意到前方竹圍下站著笑意盈盈的青年,直到掃描完畢,口水擦乾... 青年和善且耐心的回答我的問題,原來他乃此屋少主。對於更詳盡的內容... 他指著馬路上方漫步過來的OJS說:『那得問我爸爸』。蝦米!原來方才始終將俺的鬼祟看在眼裡的不是路人甲、也不是鄰人乙,而是主人翁。 方圓久了,什麼人該拒而遠之、什麼人能打蛇隨棍... 俺是知道的。某種程度上,俺直覺找到「熱血同類」。於是,將臉皮夯實,唐突的請求主人翁讓我欣賞一下土屋內部。 一進門便看到前陣子被波太口述弄得人仰馬翻的 五斗壺 。瞬間,親切加級。然而,更精采的還在後頭:當我望著渾然天成的中柱以最節省材料之姿昂然挺立而讚嘆不已,那邊廂OJS豪氣的要我抬頭看。幽光裡,是椽不是桁、是桷不是椽... 阿那屋蓋到底是啥貨? OJS 像個頑童獻寶似的,了不起的說:『hm -a』。幸好俺平時為堵住波太宣洩不止的悲情,時不時得喚起她年輕時苦命但光華青春的歲月,所以知道此發音乃「茅」之意。所以它是茅屋囉... @@! 茅屋 !拭目→窮目... 嘿,那細致規整的線條不是茅會是啥哩。 工法與材料 原來這正間是OJS的阿公親手所建,除了主屋屋架(三間)是請來宜蘭的大木師父施作。屋蓋所用的茅叫做 se-kui hm (音:西歸),這種茅比較不易產生毛絮,也比較長。為了讓茅本身既是構材又是裝修材,每一處折彎與疊隙都必須細心的配置在竹桷底部(這樣便看不出來接縫)。真令人嘆為觀止,要知道那些竹子不過也才6~8分而已。 『你咁有感覺 這些竹仔都很直 ?它們是一支一支拿去烘烤才會這麼直喔~』 OJS說。 雖然俺沒細問各項構材的竹子名稱,但從OJS的敘述知道這些材料都是鄰近環境資源。比方,竹子就種在屋子後方的山區,而OJS's 阿公時代的土埆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