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5的文章

追火車小路@邊緣祕徑

Created with flickr slideshow .

市集圓舞曲‧一

圖片
說真的,我一直很困惑:該如何迎向眼前一大群陌生人(雖然他們彼此一點兒都不陌生)大膽提出我的疑問?有時候卻又懷疑自己可能具備某種衝動:號召小販們來場肥皂箱開講。然而,過與不及都是我這個不曾融入地方的在地人極度誇張的行為。於繁複思索之前,第六感我帶走向安全的去處。 養樂多 可能是乾淨俐落的配備,可能是繽紛七彩的商品海報;可能是老闆臉上不可名的笑... 我毫不猶豫向前,抱定一邊消費一邊找人開講的決心:慢慢的喝,一瓶養樂多應該可以攢到不少馬路消息吧? 然而... 這位阿姨先愣了三秒,隨即露出很阿莎力的表情:『一瓶?請你喝!』看著她裝滿銅板的不鏽鋼碗,我心領神會了...『不用啦~ 那我買兩瓶好了』 沒想到,這下子她的表情更鮮活,且興致盎然的望著我... 接著,是豪氣十足的你推我拒,最後以打八折成交。嘿,就兩瓶養樂多。 站在攤子旁慢慢享用童年時期的飲料,一邊與這位阿姨猛力哈拉... 仔細看,原來她臉上飛揚的紋路正是讓我感覺安全的指標。雖然素昧平生,卻有一種熟悉的樣貌,彷彿她是我失散多年的親人似的...有趣的是,這感覺並非單方面。然後她開始鋪陳可能的訊號地圖,只可惜我僵掉的記憶無法連結太古老的訊息。阿姨來自武營「姓吳仔底」(吳家庄),先生曾當過縣議員,望著她遞過來的名片,似曾相識的名字呵...由於談得投緣,阿姨熱情邀請我改天去她家坐坐。當她描述著坐落於頂埔新家的位置時,俺發現自己在腦中進行著虛擬導航,wow!! 好大的長進喔~~ 對於家鄉的都市紋理。 20分鐘的哈拉中,得到以下的結論: 總算理解阿姨為什麼要請客了...每位「高觀」的客人總是很有默契的拎回包裝完好的一整打。這是否就是頭城市集之「公民與道德」?無怪乎這位阿姨劈頭的第一句話:『你咁這e人?』 熟悉感可以隔代遺傳吧?原來養樂多阿姨某種程度上可算是俺老媽年輕時期的姊妹伴... 世界真小,頭城更是小得不得了。 阿姨那當過縣議員的先生其實有著很酷的稱號:馬沙(曾經是郵差先生)。小鎮老一輩人的正名與稱謂通常很難連起來,因此,彼此之間常常以居住的地點作為佐證。 傳統美食地圖 灌了飲料,當然得找個東西填飽肚子, 阿媽的最愛 遂成了不二選擇。 今日,手藝不錯的老闆娘居然很健談!她說:『以後不願意讓孩子繼承這門技藝,因為太辛苦了:下午四點就得開始製作,入睡前得做好準備,清晨四點就要起來進行成果驗收...成天都被綁著,不自由...』另一方

擱著

搶孤過後,為期一個月的嘉年華心情嘎然而止。 之後的第一個星期,連到火車站吃個早餐都有急迫的惶恐; 第二個星期,開始忙裡偷閒騎著自行車把小鎮繞上兩圈,在一週之內蜻蜓點水似的進行半調子town stroll... 第三個星期,習慣走動的雙腳不安於室,應該正襟危坐的時刻,兩隻腳早已靈魂出竅。 本來,身體力行僅是書寫方圓的附屬動作,如今腦袋已經停止探索了,也沒閒情雅致排泄文字,但身體的移動記憶(空間、五感、對話、人的形貌...)卻形成習慣,我在不知不覺間,由冷眼旁觀變成熱心參與這座小城的生活演出,真是出乎意料的經歷啊... 前幾天踏上昔日頭城穀倉的位址,意外發現一處很特別的空間構成,改日補充照片。

2.4Km:曾經那樣、如今這般@石燭凝翠

圖片
有時候,我還得真的讚嘆:地方自治在頭城小鎮落實得頗徹底。 自成一格的行政模式、自作自用的治理藍圖、自我陶醉於燦爛輝煌的過去,最後,自我淘汰於品質躍昇的時代洪流。頭城的環境建設,充其量僅是消耗預算,目的大概是為了將來有機會以修正錯誤的建設為由進行更高額度的預算編列。以此觀之,這些年來頭城的落拓與不濟,或許正是以消極散漫躲過積極破壞的一線生機。 於是,望著前方破敗難堪的景點入口,再想像不因發展低階觀光而投膏止火的蓊鬱林相,我彷彿看到某種形態的 eco-reservation 正莫名其妙被進行著... 這樣說來,近在咫尺的不能享有也就不是太難受的事了~ 農林德政 vs. 綠林浩劫 一樣欄杆多樣情 抑是 天然A尚好 ← 它是石燭 新峰 金面 → 但它究竟是 還是 瀑布

偉哉小朋友

尋找與 石燭凝翠 相關資料時,不意間發現一個 關於頭城的田野踏查的網頁 ,敘述者的口吻親切有趣,內容也很豐富,順著發掘,居然是 二城國小某師生小隊 的 傑作 !wow, 不知道現在的小學教學是否健康化了?否則以當年的填鴨式教育,這種作業八成是老師的教學陰謀呢~~ 假如我的小人之心是多餘的,那麼這樣的摸索與呈現令人感到無比欣慰。

歡天喜地的孤棧隊伍

圖片
當隊伍走遠,才想到 那是哪一庄的孤棧啊                        

颱風過後‧搶孤前夕

圖片
民俗不俗,僅是寬容 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的搶孤籌備事宜可按部就班,因此,在沒什麼補助(據說)的現實條件下,週邊管理看起來井然有序(由我這種局外人看來)。越接近活動地點,越能感受「民間習俗」的魅力:即便主普壇在活動的前兩天倒得亂七八糟,昂然挺立的孤棚似乎是工作人員的心理慰藉,沒有哀聲嘆氣,反而有一種被寵愛鼓舞的激勵,那是難以言傳的思考模式,也是一種寬容的情緒選擇,表現在轉角的議論紛紛、籌備人員幸福的苦笑、捧場的觀眾不畏蚊蟲咬... 穿梭其間,老一輩的頭城人比手畫腳,急著想向我傳達好兄弟的豐功偉業(啊,歐吉桑,我雖是年輕人,可俺非科學魔人,你說的我都知道,也能體會),隱約激動的神情應和著週遭莫名歡愉的氣氛 ... 年輕族群則在堤防好奇觀望,向南是百年的儀式大典,向北,搭設中的另一個沙灘舞台來自新興的山海朝禮(飛行傘、衝浪...) well, 可以預見一場陰陽共享、老少同歡、新舊接合的嘉年華即將上場。 mih-mih-mauh-mauh ‧ 主普壇 真正勇的孤棚 ‧ 議論紛紛 復建 v.s. 成果 飛行傘舞台 ‧ 共襄盛舉 烏石港域作為大型民俗活動的場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