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哉小朋友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9月 11, 2005 尋找與石燭凝翠相關資料時,不意間發現一個關於頭城的田野踏查的網頁,敘述者的口吻親切有趣,內容也很豐富,順著發掘,居然是二城國小某師生小隊的傑作!wow, 不知道現在的小學教學是否健康化了?否則以當年的填鴨式教育,這種作業八成是老師的教學陰謀呢~~ 假如我的小人之心是多餘的,那麼這樣的摸索與呈現令人感到無比欣慰。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monique2005/11/3 上午11:20來到這兒,令人有canon般生生不息的感動....那麼,就先送上一首做伴手禮吧!share your files at box.net回覆刪除回覆回覆Gava2005/11/3 晚上10:26嗯...很和諧的感覺~~謝謝monique...鞠躬~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張貼留言
城隍老爺生日party - 2月 18, 2007 遊境順序表 引導車(義消) 鎮公所花車 哨角 黑令車 北管(城隍廟) 小鬼爺(城隍廟) 大溪國小 梗枋國小 -1. 獅鼓 -2. 盛元堂武轎車 青白爺(城隍廟) 大里國小 人文國小 陣頭 牛馬將軍 牛陣(中崙社區) 布馬陣(竹安國小) 范謝將軍(城隍廟)+陣頭 范謝將軍+舞獅、舞龍+陣頭 董排爺+武轎陣+陣頭 三小姐+陣頭 二小姐(my idol)+陣頭 大小姐+陣頭 七少爺+陣頭 六少爺+陣頭 五少爺+陣頭 三少爺+陣頭 二少爺+陣頭 大少爺+陣頭 日夜遊巡+陣頭 文武判官+陣頭 案察+陣頭 十八式氣功 土風舞--城東、武營、頂埔、城西里 太極拳 元極舞--頂埔、城西、拔雅 迴避牌 娘傘 六房科 委員陣頭 鎮長、主席吉普車 官印劍令 諸神大轎 城隍老爺馬車 小飛俠歌劇團 (城隍廟演出) (咦?陣頭派勢看起來沒有比以往雄厚呀?不過,社區參與遊行倒是頗有意思。) 雖然與聖誕老公公也很熟(天主教堂的地緣關係),但是,我的床頭不曾出現過襪子裡的禮物。然而,當我因為被骷臚胸的高個子嚇哭而分到肇事者脖子上那一串餅的其中一塊,青面獠牙從此與聖誕老公公畫上等號。 有生以來頭一回明白意識到「貪婪」也是在城隍老爺的生日會: 當竹蒿才掃過我的身前,我就已經期待陣頭遊行行列可以很長很長... 但,行列有盡時。昔日,回到原點的大神尪會來場「跳過火」的精采較勁,不過城隍廟改建之後,因為廟埕腹地縮減,這類儀式幾乎不再舉行了。真可惜啊,假如未來的鎮政中心能將城隍廟整合一塊兒,或許可以考慮塑造一處具有在地特色的民俗展演空間。 【 2007.2.22 後記 】廟方工作人員表示:如今仍有過金火的儀式,只是地點改在廟旁馬路上(即開蘭路與吉祥路口)。遊行結束後每一尊欲返回廟裡的神像都必須跨過。 脫離童年之後,我被教育改造得太成功,即便心血依然沸騰於華麗的移動,但內心其實鄙夷儀式的意義,並嗤笑人們對空殼偶像的焚香膜拜。如今想來,覺得自己只是個不明所以、只會破壞意境的無聊傢伙。(現在的我相信:無聲的意念也有具體的作用力) 今年,讓我懺悔的機會又來了。擴大舉辦的宜蘭年活動配合正月初六的民俗慶典在頭城盛大舉行。聽廟公說「今年的陣頭會更具規模」,是麼?俺竊喜。 2007頭城迎春 這一回,頭城鎮公所網頁在年節之前已經 精緻呈現這項活動的內容 ,值得一讚。不過,俺仔... 閱讀完整內容
Jun 15,2004 捧著碗粿到海邊 - 6月 08, 2007 呃,俺並非想念食物,也不打算檢驗那一年的豪情壯志... 都說睹物思人,俺卻睹照片思天氣... 啊~~好想出去走路,就算要穿雨靴都沒問題。 只是,我的 天 ,居然可以數日來表情一成不變!! 開始懷念 四月起風起到起肖的日子 ,要不然敲鑼打鼓的 雷聲急雨 也行... 千萬別再是這種: 從埋頭苦幹中抬起頭,還得頓了好久才意識到上一次抬頭看到的相同景象確實是24小時前的事。 明明濕答答外加黏膩膩,怎地俺那堆濕情滑意的文字卻便秘了? Gtalk 那端某中年婦女聽到俺難得的呻吟,悻悻然的說: 奇怪了,你沒結婚,怎能如此精確描述咱們女性中年以後的婚姻困境? 蝦 ? (這個字,你要唸 瞎 4、 嘿 5、 蛤 5 都成) 閱讀完整內容
波船長的椰子琴 - 2月 12, 2007 波船長之手抖抖圖 不知道為什麼,方圓筆記寫久了,臉皮越來越薄。有時候看見一群文化蒼蠅...噢不,一群文史工作者義無反顧的、用著理所當然、客氣但強勢的口吻「請教」在地耆老或居民,俺忍不住為自己昔日的大面神感到羞愧。自我批判的結果,除非搏過感情或稍微認識的在地人,我無從汲取在地訊息。(老實說:在地融入不是件簡單的事。) 不過,這樣的認知也讓我有機會謄整方圓之內的人際架構:親戚、厝邊、經常「交關」的商家、朋友的家人、老媽的同事... 。這些過往可能沒有共同話題的人如今讓我左右逢源。其中,資源被壓榨得最凶的無非是波船長囉... 可能長年遠洋面對大海空寂時需要不時溫熱生命記憶,波船長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影像被凝煉得頗精純。每當我心血來潮欲探索半世紀前的小鎮,從他那兒總能挖出超乎預期的記憶拼圖,像是海洋五四三、中庸街的查某人間、媽祖廟前的禁忌傳說、不安年代的苦中作樂、「小學校與國民學校」的殖民感受、竹安橋與水流屍、竹安河到烏石港的行舟水路... 基於他很忙而我很懶,有些故事聽過就算了。唯獨今天這一則,因為翻轉了俺對家族音痴的既定印象,極度震撼、不敢或忘。 兩年前的某個夜晚,昔日的洞蕭黑狗兄、今之卡拉達人的二叔拎著二胡上門討教,俺才知道那個曾以慘烈音階攻擊卡拉OK客人的波船長曾經是地方子弟戲的台柱外兼弦器製作高手!可惜馬尾巴難找,要不然音樂沙漠如俺家終究能擁有一件樂器了。 最近,朋友有了馬尾巴的取得途徑,俺於是趁年節打掃空檔逼迫波船長話說從頭。可憐的波船長,老眼昏花危顫顫抖出 南管 福祿的主弦樂器 -- 椰胡 -- 的身影。 ps: 基於俺對樂器,尤其胡琴完全陌生,以下描繪的名詞以發音表達為主。 構造 椰胡的構造與材料簡單且容易取得(在那個年代)。除了硬木做成的軸身及調弦用的「絞止(ká-chí-a)」,再就是產生共鳴的半個椰子殼與檜木薄片,以及兩條絲弦。挨弦仔(e-hiân-a)的部分則是由箭竹與一束馬尾巴(約15~20條)構成。在馬尾巴及弦及椰子殼接觸之處,多塗抹松膠已增加澀度,聲音才會清楚。 椰子殼多大呢?波船長伸出雙手大約比一下,喔,直徑約莫3~4寸。 至於檜木(hinoki)的取得嘛,頗符合 recycle 的精神:棺材板。棺材是窮苦年代一般民眾最捨得花錢的消耗品,取得容易。將上等檜木磨成約1~2mm 的薄片,小心黏附於椰子殼剖面預先... 閱讀完整內容
來到這兒,令人有canon般生生不息的感動....
回覆刪除那麼,就先送上一首做伴手禮吧!
share your files at box.net
嗯...很和諧的感覺~~謝謝monique...鞠躬~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