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ll

連蚊子也不關的烏石港遊客中心
帶著小吃到烏石港遊客中心二F 遠眺,多麼好的視野,這也是腳下這座超不節能的玻璃建築唯一令人讚嘆的。只可惜,風管所不知道什麼原因將2F的遊客服務廳關閉了,只到週末才開啟。沒想到這年頭連公共設施也如此功利!這座建築物對環境相當漠然的營運管理模式已經讓人詬病了,如今又舞這齣!

頓時,我彷彿看到一座無形的高牆,橫亙於「在地感受」與「外來想像」之間。

ps: 這件事讓我聯想到ilan flickr group 的主秘公館話題

走進人文國小
為了良心祭拜五臟廟,我打算透過關係進入人文國小就「吃」。
車子轉呀轉,終於繞進方圓之內經過無數次的高牆。雖然這座校園實際上看起來幾乎沒有牆,但感覺上與頭城盧宅無異,還有不少人以為那是個神秘機構。我回憶起小時後的國中小學校園,沒有開放的外觀,卻有約定俗成的開敞,於空間的分享。雖然在軟體上的運作遠落後民間宗教信仰的文化推廣(天主教的活動中心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學習與活動),卻也落實公共資源還諸公眾的根本。除了上課時間不得叨擾,其餘時間自由使用。它們是鎮上居民的運動、休閒、戀愛空間,也是小孩子們的遊戲場。

爾後,有段時間暴力介入校園,下課後的學校空間開始閒宕,閉鎖文化逐年成風。等日後吹起「校園社區化、社區校園化」螺聲,有多少整形後的校園依然靈肉分離?即便耳聞幾所有作為的學校,卻也自我設限於照本宣科的文字遊戲,將校內資源僅開放給校址所在社區...

在上一回的鎮史工作室成立會議上,我建議鎮政訊息積極公開化並且廣納人力資源,讓新舊住民有參與與對話的空間,讓封閉已久的高等學府對小鎮文化適度開放與融入。第二點被質疑為新住民根不落地,可能無心;第三點引來決策者「高等學府不夠高」的譏評。

牆在,而且不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城隍老爺生日party

梗枋崩山記事

一斤十二兩@正順打鐵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