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風‧搶孤味

為了在有限空間開發足夠長度的步行距離,俺將車子停在不受遊客青睞的停車場,沿著水域旁幾塊偌大預留地 - 也就是搶孤會場 - 繞圈圈。人不少,一半工作人員,一半覽海景兼看搶孤的類遊客。可能因為搶孤的關係,北堤上冒出為數可觀(十位以上)的中老年稀有面孔聚集著談論搶孤事務,加上「禁止攀爬」的堤頂觀看衝浪的年輕人,形成小鎮難得一見的老少同堂畫面。即便俺不喜歡時下的咖啡文化,卻也不得不承認那是一處優質的露天咖啡場 - 有活動、享人文、可遠眺且山海同觀,說不定還能因為即地的飲食服務而減少外帶餐飲的垃圾量。(不過…fancy 終是 fancy, 一來管理單位太保守,二來台灣人似乎不愛曬太陽。況且,要是變成南方澳內埤海灣那樣喝咖啡唱卡拉OK的一團混亂就糟了~)

由於前不久望遠鏡浸了豆漿,俺也只能登上北堤才能一覽無遺2007搶孤會場。
綜合這陣子以來的聽聞與資料蒐集,心得

興致索然打道回府,歸途中巧遇一位OJS, 原以為他是來此參與孤棧製作的耆老,實則不然,OJS 與我住同一個里,二千米迢迢其腳踏車至市街的另一端觀看搶孤前置作業。不過,從他那兒,我意外撿到許多關於搶孤的寶貝...當然,OJS 是另一塊瑰寶。

城隍廟(開成寺)前的搶孤軼聞
  • 傳說...

    日本時代的部長(相當於今之分駐所長)本不太贊同小鎮舉辦搶孤活動,後來據傳遭好兄弟們作弄 -- 用地面細石頭噴灑部長駐在所的玻璃窗,嚇得「大人」不得不悶聲。
  • 意外...

    發生的那年(1946),狀況本會更嚴重,多賴一位練家子 - 老家下埔後遷居金面里的蘇賜寶先生(咸稱銅坤仔) - 才讓來自石空的王金僅輕傷而已。

    話說當時已有一位掉落者當場斃命,而王金在倒翻棚用罄力氣,掉下來只是早晚。見慘事發生,可能也是參賽著的銅坤仔跳出來要求台下看客往後退,接著盯緊目標不停運氣。在王金終於掉下來那一刻衝上前將他撥開避免直接著地,經此一緩衝,從數丈(約三層樓)跌落的王金只有一隻腳稍微跛了...
  • 安全措施...

    是隔年人人所強調的物件。方法是取月桃絲(莖)編結成網。
  • 說來有趣...

    拔雅里的孤棧之所以叫「風神棧」,與我想像中的拔雅里落山風沒啥關係,只因該里的人皆是「做粗重的」,孤棧便堪得了尺度雄偉,一路浩蕩,特別風神是也 XD

    而當年孤棧吊上孤棚純粹靠繩子而已,因此,吊上去的時候,孤棧上的物件非常容易掉下來,尤其以港口里的粽棧,叮叮咚咚,檯面下的人撿得不亦樂乎!
  • 進場儀式...

    我所知的大異其趣。想想也對,當年雖然房子的密度不高,街道卻是窄小得不容長長的孤棧迴轉。以直立的方式由壯丁們扛著進入搶孤會場既省空間且氣勢十足。不過...遭遇障礙時可怎麼辦?

    OJS 說:幸好那時電力不普及,電線桿沒幾根,要越過的電線屈指可數。所以,聰明的人們想了聰明的辦法:在孤棧3/4高度分兩半邊綁了繩索(芎麻?)分由兩批人馬控制,當遭遇電線時,一邊放線一邊拉緊,讓孤棧傾斜便可順利穿越...

    即便難以精確掌握當時的技術細節,但這一點卻瞬間是擊中俺的 fancy 膽。於是乎,長久以來讓我覺得不夠看的搶孤遊行便有機會嚇嚇叫了... 就說嘛,神聖之物怎能放在肚臍以下移動呢~~
FANCY

頭城是宜蘭縣第一座進行纜線地下化的城鎮。要恢復 OJS 所敘述的八大庄孤棧行進模式倒真的可行。當然,繩索的腳色還是可以保存,就當作孤棧抵抗風壓或平衡之用。

雖然俺不知道孤棧貫上祭品之後的重量,但竹竿數量可彈性增加(最多不超過四列)。可以像大神尪那般換手,也可容許觀光客或其他鎮民負責參與外圍部份一起扛,小朋友們則負責拉繩尾,大家一塊兒同歡。

不論你住在幾樓,當孤棧(21米高)經過窗前...那副景象才是令人終生難忘的小鎮印象吧?

 

 

留言

  1. 腸阻塞? 難為您了.

    我們這些不知死活的都市人一定被鄉里父老給念歪了,
    七月半不好好待在家裡,三更半暝還跑去山中看生態,
    真是不知 X%@#*& ....

    不過我們可是以虔敬的心來參見宜蘭的好山好水哪....

    回覆刪除
  2. 咦?怎麼漏了這篇留言。
    對啊,我也覺得你們實在勇,都沒在怕的咧~ 可見得現代好兄弟的地位...真稀微啊~~

    回覆刪除
  3. 有趣的是,每年搶孤的時候,還是要特別祭拜吳沙公。這暗示著頭城搶孤所普渡的鬼魂,並不是真正無根無據的無主孤魂,仍然與宜蘭的開發史有一些關聯。

    這幾年搶孤的節奏都好慢喔,大家都爬不大上去呢 : )
    等等,俺突發奇想:開發過程中確實有許多「羅漢腳」孤魂,但吳沙公具有領銜號召的地位,因此祭他說不定是一種管理與恫嚇的效果?

    在城隍廟旁的小巷內,有一處空間專門祭祀開發中的無主孤魂,連廟方都會警告閒人勿入。

    回覆刪除
  4. 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會突然跑出三篇....明明指按了一下留言啊?
    關於roodo的留言機關,俺已經被陷害多次...你的是加法,俺的是減法←那是會堆心肝的啊~

    回覆刪除
  5. 如果我說:搶孤速率、精采度與老大工的滿意度成正比...會不會太牽強附會?
    烏石港的四年,我有這種感覺。目前還在蒐集參與朋友的看法。

    另外,我到現在還沒真正「觀察」頭城的中元祭典,從小到大,只是穿梭期間拼命玩。
    說不定改年還要由你、atlanta..等諸位朋友帶隊才能看懂一些鋩角。

    回覆刪除
  6. 我不敢說會不會牽強,但感覺整場搶孤就像是巨大的劇場表演,參與搶孤的人當然是隱喻著鬼的腳色,因此搶的順利,大概也與普度是否順利有些關係呢。

    記得近期烏石港的第一年,有位外國的猴仔哥身手矯健,一開始就摘下了幾支順風旗。後來我猜主辦單位大概也覺得尷尬,因此開始對於抹油的厚度與配方,還有規則都做了些調整,但結果就變成歹戲拖棚,這兩年的尷尬我想你一定比我還清楚呢。

    至於吳沙的性質,我猜應該有更深入詮釋的空間,這問題或許可以多聽聽其他朋友的看法,至於你說的意思並不無可能呀 : )

    回覆刪除
  7. 啊慘!俺不僅被你的網站留言系統給鄙視,連自己的 blog 也不讓我好過,打了一堆全沒了~看來這兩天俺不能說嚴肅的話。

    原來 此文中的鄭美蘭隊一馬當先者是個外國的猴仔哥( ← 這稱謂實在太有趣)?那一年俺沒帶望遠鏡。所以,你去看2004搶孤?有無紀錄?我好想看。

    回覆刪除
  8. 如果我記得沒錯,就是泰國來的朋友囉。

    我連去了三年,直到今年才沒去,因為去年的窘態實在讓我發昏,不知何時才能夠搶孤完成。2004 的紀錄我有留著,可是因為都拍正片的關係,還要找出來掃描才行,如果有需要可以掃出來分享 : )

    至於留言系統鄙視是怎麼回事啊 ??

    回覆刪除
  9. 鄙視唉,就是文情並茂(*笑*)的在你那邊留了一些感覺,按了送出之後通通付之流水(2篇)
    現在想想,這大概不是系統的問題,是俺的留言宿命。因為去 monique(無名)、arkun (roodo)、你那兒(blogger)都一樣 =.=

    對我而言,如果搶孤嚴謹遵守儀制(包括活動以外的細節),就算搶到天亮俺都不覺「難看」,當然,俺也不至於因此陪看到天亮。但假如搶孤具有宗教性(這點還在質疑),那便不應只考量精彩與否,更甚者,它具有卜筮地域興衰之效。總之,搶孤若要延續,「戒慎恐懼」是基本元素,而那,絕不僅是「不潔女性不得靠近」之類的戒條而已。

    除了照片有沒文字,俺貪心咧~

    回覆刪除
  10. 搶孤一定是有宗教意義的,這從整個醮壇的儀式安排就可以看到。

    我打個比方好了,可以把整個儀式看成是一般的大普(放焰口),
    但是結尾的地方不是用一般的丟灑糖果,
    而是改成隆重的搶孤形式來進行(雖然兩者的意義很接近)。

    因此搶孤不會是單一的節目,而應該同時跟前面的儀式放在一起看。
    所以搶孤前,同樣會用雲梯車進行 "進包仔香" 的儀式,
    這跟一般大普是相似的,因此兩者可以當成類似的結構來看。

    其實搶孤搶到過夜是很奇怪的,一般來說,普度都是在子時以前完成,
    所以弄到隔天天亮前,按道理說是不大對勁的事情,
    至少不會是完滿的普渡,尤其還是在七月底舉辦呢,
    不過說來說去,既然有這麼多長官致詞,那麼大家歡喜就好 :P


    嗚嗚,兄臺,我想看你的留言啊,
    還有我想起當年2004的攝影技術應該比現在更差,
    所以別對照片期望太高啦,我會想辦法快點弄出來的。

    回覆刪除
  11. 覺得搶孤不具宗教性是我這兩年與一些老人聊天後逐漸浮現的「靈感」(*笑*)
    起初也是頗洩氣呢,我多想寄予它隆重的、神聖的、無可取代意義,而不僅僅可能是物資匱乏時代想出來的歡樂點子。最近看新聞,已經找到25年左右的影像,可惜,敘述附之闕如。
    所以,小妹,我其實期待你的文字更勝影像。(不過...影像可以傳達形而上的腦波,俺還是想看)

    相較之下,我覺得水燈送不出去比搶孤搶不完可怕多了。但假如哪天搶孤搶到日出以後,俺也會想辦法搬離小鎮 XD

    回覆刪除
  12. 那 就 是 美 國 二 流 恐 怖 片 中 , 恐 怖 小 鎮 要 豋 場 的 時 刻 啦 XD
    我發現每個字空半格真的能營造恐怖氣氛

    回覆刪除
  13. 很優秀的電腦繪圖耶~
    是哪邊的圖片?
    這邊的。OJS 的進場儀式敘述 + 俺的 fancy with sketchup
    畫完才發現自己搶孤三年是看假的,上頭只有一支竹蒿,而且還有一顆紅色球。
    唉,俺的假觀察啊

    回覆刪除
  14. 是啊,我也正想這麼說,快來共鳴一下!

    回覆刪除
  15. 恁m̄甘嫌啦~
    其實,畫完再比對真實模樣,就跟沒有地圖先亂闖然後回家再開 google map 研究的感覺類似,相當有趣,而且印象深刻。比方,竹子是綁在箍圈外頭而非被箍圈束著...這一點,跟我想的完全不同,但從此後俺應該永誌難忘 XD。
    所以,搶孤者就連尋找孤棧上的立足點都可以像是尋寶一般,端看八大庄耆老們的「玩興」。
    而且箍圈的距離必須符合人體工學,考慮到搶孤人的跨步距極限。

    浪費戀愛時間(阿門)畫這些,只是想用更容易了解的影像取代或輔助敘述。並在影像製作過程中檢驗自己的觀察力並賦予 FANCY 一個交流機會。
    我一直有種感覺:台灣的文化工作者在多元媒介的運用上態度很保守。以228 事件為例,若將發生地點與事件衍生的推移模式利用 maps 標示起來並結合空間影像、聲音敘述,不管是以靜態或動態的,恐怕都能讓像我這樣的人迅速且深層的形成印記。
    天知道,俺怎麼那麼害怕歷史的文字敘述與編年表?

    回覆刪除
  16. gava:我不曉得如何在blogger上回信,所以試著在這裡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搶孤的版權問題,好像沒什麼問題。我們去找了中元祭典協會,他們表示很歡迎的樣子。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但是,版權確實有必要關注,以免將來播出時衍生困擾。
    至於我對頭城滿城神佛的看法,純屬遊蕩之餘的個人感觸,不必當真;就是一份筆記罷了。
    我很擔心這封信變成亂碼,我的信箱是chengefun@gmail.com,可否請您給我您的信箱。
    陳季芳

    回覆刪除
  17. 我知道,blog 本來就是主觀自在的表達。你的文字讓我跟著由另一個角度、不同的距離看小鎮。而且,已經很少人願意如此鉅細靡遺的敘述心情,多半只是遊記。所以,我覺得很精采~ 我的信箱在右下角。(sorry, email 無法顯示,我將此留言寄給你。)

    ps: blogger 的回應在每篇文章下方。也就是在我的回應的下方。好像是「發表意見」或 post a comment.點入後會跳出對話框,這樣就可以留言了~

    回覆刪除
  18. 關於搶孤的影像,前不久聽一位協助辦理的研究者說道,最近找到了日治末期的影像,正是台灣第一位攝影家彭瑞麟所拍攝,是在他所遺留的影像中找出。

    若你有需要的話,我稍晚打個電話問問朋友,不知道這張照片會在哪邊展出?

    回覆刪除
  19. 我前幾天也有看到這則新聞,曾有過「如果我拿到這張照片要做啥?」這樣的想法。不過,在得到答案之前,有兩點引起更大的興趣:

    1. 照片敘述當年搶孤孤柱沒塗牛油,但誰來敘述當年的牛油是互相爭先的對手,他們甚至可以用規定外的方式推人下台,只求獲取,枉顧犧牲。或者...傷害意外也是一種儀式?(例如歸咎與家內不潔或不守戒條)。又,當年12支孤柱上的參與者看不出是團隊還是個別。

    2. 日治時期辦理搶孤的情形、時間、政府規範又是什麼?日本的田野記錄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搶孤是何時?

    假設俺是一個想對著晚輩說故事的鎮民,這些答案是很想知道的。
    你這篇留言,讓我中斷的想法又蠢蠢欲動。待我想想,也請你先問問。
    2007.9.28 自己回答自己:

    在「台 湾 史 関 係 文 献 目 録 (編 年)」中,以搶孤為主題的文獻只有
    1. 頭圍庄に於ける搶孤の習俗に就て 増田 福太郎[著] 南瀛仏教 第14巻10号 台北 南瀛仏教会  1936/10 p11-13
    2. 本島の盆祭と普度並全島一の頭囲の搶孤に就て 鈴木 清一郎[著] 台湾時報 214 1937 p85-90

    那是否意味著 1936(昭和11年(民國25年))是日治時期搶孤活動的重要關鍵年呢?
    1937~1939, 到後來228 前後的 1946~1948,中間六年到底有無辦理?
    不過,很特別的,228(1947)那一年,搶孤竟然持續辦,wow! 看來連辦三年似乎是不能打破的默契(相較之下,時下的主辦單位對傳統儀制超不嚴謹)。但假如 1940~1945 之間也有搶孤,前述那句話作廢,那麼或許與1948 年頒佈的動員戡亂臨時條款比較有關係了(但是,五月戒嚴,怎麼同年九月還可以辦搶孤?)。

    ps: 說實話,雖然追溯搶孤很好玩,但文獻僅限於 exploration 階段,俺比較喜歡看 可兒弘明這款 e 物件。看到那個竹筍倒立的孤棧意象笑到睡蟲都會跑光~

    回覆刪除
  20. 前天吃豆花時巧遇本文中慷慨分享的OJS(蘇贊添先生)。為了「話當年」過程中的我的疑惑特定於搶孤當天去烏石港蹲點確認,然後,他向我校正(其實是道歉)之前他所言有誤之處:孤棧直立移動並非規定中的入場儀式(他之前聽我指述如今的孤棧都是躺著推送時說:雖然馬路上移動時平放,可是入會場的話定然是直立著送入)。

    另外,他也再次確認綁扎孤棧的麻索直徑與原先描述的4~5cm 不同,而是...他比了拇指來形容。

    我記下他家所在約好送上面的孤棧繪圖給他確認,並討論遭遇電線時放倒孤棧的操作細節。
    包括「箍圈是在竹子內或外」、「如今頭城街道有無電線障礙」...等,老先生坦承他從未注意過這些。

    最後,也是方圓筆記最有趣的... 不為做研究而是 just for fun 的一種發想與行動竟然讓我在豆花店與七竿子打不著的長者聊到意猶未盡... then,他請客,對我說謝謝,因為這樣歡暢淋漓的討論讓他很快樂。我的習慣(某人,文章借我 link 一下,先斬後奏請包涵)出現在他身上。
    知音,讓我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
    以上為本文補足。

    回覆刪除
  21. 如果我聽到的說法沒錯,當年彭先生並不是自行前往拍照,而是跟著日本的殖民地學者前往調查。換言之,在增田的著作中的照片,雖然沒有註明出處,但其中有部份照片是由彭先生所拍攝。

    這樣說來,除了沒有太多遺留文字說明的照片外,在日治時期的宗教研究著作上,我想或許也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介紹。不知道你有參考過這方面的資訊嗎?

    回覆刪除
  22. to 某人,謝了~

    to Hetero, 才從你那裡晃回來。gods and ghosts 系列很好看(俺懷移作田野的人會不會身邊出現一大掛「朋友」),系統依然歧視我,改天整理好留言再一併放到 google document 給你看。
    我知道宜蘭縣史館有搶孤專題研究資料,但一直沒心情去翻,大概是想嚐嚐非專業的一般人在進行這樣的追索時左右逢源的極限吧?
    俺覺得目前的過程還算有趣,給自己再一年的時間。一年之後,有空再去鑽研 :-)

    回覆刪除
  23. 國家文化資料庫有一張1938年的搶孤圖。

    回覆刪除
  24. 謝謝阿藍若提供的連結。那個...我曾經看過喲,但實在好奇國家資料庫怎會 lililala 成那個樣子?好歹要PO 出原文,再PO 出翻譯...有點生氣耶,尤其大略知道執行單位都拿了多少之後。

    後來又遭遇像雞籠誌,霧煞煞文中所述的資訊障礙(嘿,怎麼網路圈子這麼小,又看到Hetero XD),反倒讓我對「障礙」這回事引發興趣。於是,我便謝絕朋友提供的進入使用這些由國家納稅人的錢營造出的知識寶庫的「特權」、「後門」,然後比較國內外同一款議題可得的開放資源...目前為止,樂此不疲。

    基於以上經驗,我於是強烈質疑公視的公民新聞操作模式。他們開放了新聞資料庫予認證過的公民記者了嗎?假如連移除路障的基本心態都沒有(甚至連公民記者須知的建議與安全提醒也沒),那麼只是假公行剽取之實了。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城隍老爺生日party

梗枋崩山記事

一斤十二兩@正順打鐵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