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05的文章

CultureIsOrdinary@臉被打腫的瘦子

圖片
去年每戶收一千,一半搶孤活動用,一半給廟,如果搶孤還有剩,也通通給廟。今年只收六百,但是聽撿線頭那些人說金面那邊一戶一千...一樣,有剩的給廟。 姑且不研究究竟是 哪座廟還是哪些座廟 ?我比較好奇相關單位打頭城居民身上總共收了(說是勸募)多少錢。扣除過北的石城、大里、大溪、梗枋,以及歸屬於礁溪的白石腳,共有6731戶。(參考 頭城行政區域圖說 ),去年每戶以一千元計,其中500元用在搶孤祭典,假設只收到6000戶好了,那麼去年約有300萬元的經費來自頭城居民。加上縣政府、文建會等lilicoco單位的支援,不知道最後剩下多少?而每一次搶孤究竟需要多少經費呢?每一回活動過後總會收到主辦單位的一張 收支平衡表 ,恰恰好的零結餘完美到令人頭暈... 呵呵,說到這兒,我一定得事先聲明: 最近網路報報風行草偃,有一些活動主辦單位相當不爽一些網民不經過事先查證就亂說一通,很不負責。他們常說:「一通電話就可以搞清楚的東西有必要在網路上key 那麼多問號嗎?!」卻不檢討是否自己的資訊不夠開放。可以機制解決的東西何必浪費口舌?以為別人吃飽太閒太有錢了是嗎?最好笑的,真打電話去問了,還要被審查:「請問您是哪個單位?」單位?草民一枚不能問嗎?而且,光說姓還不成,還得報上身家地址。有沒搞錯?只是查證,又不是檢舉! 罷了,沒有照片就沒有證據,改天收到收支報表後再貼上來好了... 又說,頭城搶孤是多獨特的在地民俗活動,可一逛到 頭城鎮公所 全球資訊網 ,結果竟然是... 跑到最新活動訊息 也是一樣 , 縣政府 也差不多(一點消息也沒有),大概掛上國際二字的才豋得上檯面...然而,中華民國觀光局 首頁 卻大大慷了頭城人之慨。 一幅宣傳台灣觀光旅遊的巨幅廣告近日出現在曼哈頓第五大道與四十二街之間﹐這是駐紐約台北經文處配合台灣觀光活動而推廣的一項宣傳活動。 這幅宣傳廣告是從八月三日在其合署辦公大樓外牆掛出的﹐其高度約六層樓﹐並且三面都有畫面﹐掛在曼哈頓中心區十分醒目。廣告設計新穎﹑色彩鮮艷﹐內容涵蓋台灣的民俗節慶﹑自然景觀﹑文化特色及現代建築﹐包括 台北一0一﹑蘭嶼獨木舟﹑頭城搶孤﹑離島風情 等知名觀光景點﹐成為許多紐約市民和來往觀光客的注目焦點。 See, 頭城搶孤是此等重要的觀光資源文化財,結果地方政府是這麼看待。這...這真是詭異啊~~

從中庸到和平@花房瓦巷

圖片
在確認我的 小鎮狂想:花房瓦巷 的範圍後,短期的休閒目標明朗化,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實地調查囉... 速度造成的空間意象在定睛一望之後全破了功。沒關係,要不然何謂  fancy?? 夕陽舒緩了一整日緊繃的情緒,我的反應隨著放緩的步伐變得慢慢慢... 於是,庭前灑掃的和善女士以詢問的目光望著我的時候,俺來不及將眼光移開。(這真是矛盾啊,既想深入了解環境卻又解不開自閉枷鎖...不過,近日有改善了,而且雙魚一旦潛入深海,牡羊便順勢撞出柵欄,抓都抓不住...) 女士的家就在花園空地與蘭花房之間。我忍不住將自己的空想一古腦兒全盤托出。大概這想法很傻吧?女士一直掛著笑。或許傻人真的有傻福?女士提出了我從來不曾奢望的建議: 我們這屋子前面通到老街,你要不要看一看...你繞道老街那邊,我等會兒過去開門... 過去我只在老街晃晃,偶而街屋內有人,為免造成干擾,我只會快速穿越,更別提上前訪談...如今有住戶慷慨邀約,俺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繞到前方,望著齊齊的沿街面,猜不透後院對過來會是哪一間?等了好一會,門開了... 哇賽!是 源合成 。 宜蘭文獻叢刊3 頭城鎮文化史蹟 勘查測會報告中提到 源合成:建於1920年代,為雜貨商行。三間組合,內側騎樓面中央明間以木造便於商業交通使用,兩側間以磚牆砌造,似作為住家使用及一部分之儲藏。基地進深皆短,只前屋及後院。 在平面配置上除了在街面做三間分割外,後院則合為一處。 這份測會報告是1992年出版的,調查時間可能更早。在方才的驚鴻一瞥中,可知三開間虎邊的側廂後廊已經變成花房,而明間(正間)的後院已經增建水泥樓房。據知,老街房舍的維護均以私人力量為之,成果卻是眾人品嘗。這樣的負載無怪乎造成大部分老街住戶對「古蹟」一詞敬謝不敏。 女士並未因為我是陌生人而將她對房子的愛有所保留。我直覺感受她以老屋為傲,非關硬體價值,而是對整體環境記憶的珍藏。即便無奈(邁入維護期的房舍沒有經費支援)、無助(想維護又對相關技術不得其門而入),但她們盡己所能去保存一致的標準: 正間的福州杉(可能有耳誤)前門相當華麗,卻被文化竊賊整座偷走。也曾拿側間的杉木門充當,但一來該門扇年久失修(也不知道該怎麼修),不夠正式;二來考慮門戶安全,因為前門高度僅1米二左右,竊賊或不良少年一翻就入,只好請鐵工匠配合立面元素做一個比較像樣的格柵鐵門...(就連鐵工匠在施工時也曾細心詢問如此

尋找頭城河 Ⅱ

圖片
蹲在市場後方路口與賣芭樂的阿姨繼續我的哈啦事業。她看起來很愛料理的樣子,對這種人,四肢僵硬舌頭滑溜的我總是忍不住諂媚... 後來才發現她原來是我昔日鄰居的新鄰居。哈哈!幻想口福 ing... 扯得夠久了,起身告別往農會前一片新興攤販區晃晃...如果方才的流動攤販是個體戶,那麼這邊每家都登記有案,只是... 空間感覺有點陰暗,且某些氣味比較濃郁,讓人沒有停留的欲望。就這麼邊走邊拍,突然,一旁出現好奇的問候聲... (略) 紀錄陌生人之間趨近的方式,想必很好玩。然而,在敞開彼此門戶之前,眼神、語氣、態度、肢體語言決定門扇的開啟角度。我的習慣難得在小鎮上被熟悉的演練,話未出口已經有了親切的感覺。 她後來的滔滔不絕印證了我最初的猜測:老師。 然而豪邁直爽的個性讓我的老師恐懼症難得不發作。 她天文地理式的描述頭城地質與環境,我很難控制想為她開個blog的衝動... 她說她記得我是誰,可我得尷尬的請她自我介紹... 我姓康(wow!! 康老師是也),康有為的後代(oh, 這個名字很熟,他也是頭城人??)、康懋時是我的XX(這名字不熟,但不熟似乎是不應該的)... 我是自然老師(太好了...) 雖然人脈座標搞得我霧煞煞,但勉強可以擠出幾個康氏零星點與之對應。康家在頭城應該是個大姓吧?!隨手扳扳叫得出名字的即有五六位,有可怕的也有可愛的... 我兩隨後進行了一場頭城知識的近身肉搏,想當然耳,俺被修理得慘兮兮...這激發了我的戰鬥意志,決定在多天怠惰後繼續頭城河的探訪。反正康老師看了我那反骨的耳朵斷定了俺一生勞碌命唉... <><><><> 武營 溪橋 台二線 植被 以西 生態 鐵道以西 陌生天地 經過一陣亂繞,定位了下一回的探訪:武營地區。也在一個弧線轉彎後,來到頭城城鎮中心區最北端、開蘭路與濱海公路的銜接點。從這兒往北,道路不屬於行人。我憑著幾希印象,小心翼翼騎向虎口... 幾次與頭城老一輩人聊天,他們形容地理位置的方式很有意思。如果是平原地帶,那就說「頂邊、下邊」,參考點當然是某主要幹道;如果在山海狹縫間,則說「山邊、海邊」。過了加油站之後的武營區,山邊比海邊更讓人親近。於是,我選擇當一位逆向的自行車騎士,在川流不息的濱海公路,感覺比較安心。 沒多久,與想像中差異頗大的地景出現了...應該就是她:武營溪。 溪畔有一整排蓮霧樹構成的

調不清楚的焦距

最近的我不太google.因為俺的大腦頻寬就那麼大,需要輸出的時候,引進的流量就變小了...於是,每天吃早餐的時間,要嘛就寫寫方圓,沒啥可寫的時候,就逛逛 Yam Blog 上的方圓之內。 樂多日誌的愛用者越來越多,然而我怎麼亂逛總是會逛到熟悉的那幾個... 當然,搜尋的字眼可能是罪魁禍首,不過...有一種不可見的聯繫...叫做「頻率」。 微微的訝異來自熟悉的標題: 懷念的鹽水小鎮 。 大大的驚喜來自momojang 天真質樸的筆觸 。 最後,絕倒於 妹野河童的熱力放送 。 誰說老老人與小小孩,不會打字與不識字的人不能blog? well, 這真是個幸福的早晨。收拾傻笑,我得出門了...

看不見的環境成本@自掃門前雪

(左右開弓,是環境改造的簡單戲謔:右手做住宅,左手作社區。形而上顧及軟體、形而下完備硬體。內部形塑個體性格、外部滿足公眾利益。) 之前,總想在 friendly shop 上有所作為,以一種放眼公眾利益的眼光。與人談起,接收到的反應多半是「立意頗佳,只是聽起來太過虛無飄渺的超然」。一開始,難免有挫折感,如今,方圓多了,開始以私人利害衡量曾經的「豪情壯志」,忍不住哂然:我連自己的近視都治不了了,還要求別人遠望?鄰里之間,有什麼讓我感受到not friendly 的事物嗎? 我還在搔頭,朋友在家門前止住步伐,抬頭指著有線電視安裝在我家共同壁上的分配器,『你家牆壁上就有一個』法國回來的她這麼說。 『不是沒有電力輸入就沒有電磁波的嗎?』我以為cable是在電線桿上出線的一端的才有磁波。 『先別說有或沒有,你先該問的是:誰給了有線電視公司安裝設備在你家共同壁上的權利?』 對喔,雖說有線公司安裝的範圍屬於隔壁鄰居門口,但是位置是在我家外牆,以共同壁而言,在鄰居還沒利用(簽訂共同壁使用協議書)之前,牆壁的建材屬於我家財產,第四台沒有權力動用或破壞。倘若鄰居容許,那麼第四台可以在鄰居前院立個架子、或者臨空懸吊在他家門口,但絕非目前這樣偷偷安裝,沒人抗議就算過關,真是太便宜行事了。若分配器造成電磁波,那麼它影響的範圍就不能僅以內外衡量,而須以公共安全來考量。看來,我仍舊沒逃離裡外的空間概念藩籬。 『何況,妳用過 gaussmeter 測過嗎?』朋友趁勝追擊。 gaussmeter?? 呃,我連 那是什麼 都沒聽過 ||| 等到書寫這篇方圓之前,我已經逛過網路,也詢問過設備技師、弱電施工者、中華電信技術人員、第四台業者...交叉比對尚未出爐,有線電視公司也還沒進行裁決,因此資訊將暫寄 此處 ,以便陸續更新。 倒是類似我家外牆那個玩意兒,已經有不少民眾質疑了。於交通部電信總局 FAQ 有所謂的說明: 問: 02 遇到家裡外牆之有線電視系統壁掛問題,請問該向誰反映? 答: 如果民眾對壁掛有問題,得依下列規定辦理,或向行政院新聞局洽詢,按 有線廣播電視法 第六條 規定略以 前條第一項網路非通過他人土地或建築物不能鋪設,或雖能鋪設需費過鉅者,得通過他人土地或建築物鋪設之。 但應擇其 損害最少 之處所及方法為之,並應為相當之補償。 前項網路之鋪設, 應於施工三十日前以書面通知土地、建築物所有人或

視角

以八歲的身高 以八歲的心靈

上鷹石尖看雲去

圖片
週日下午2點的宜蘭境內東北角,濱海公路(北上)很空曠,海面無比湛藍(因為光線的方位正確),漁船工作繁忙,構成的畫面很虛幻。 因為心有所屬,不致貪戀路旁的美艷,我們忠貞的驅車向北,卻不知為啥在大溪大樹前停了下來...一陣嘰哩呱啦,忽然,大小二人組頭目率先發難...『啊~~~!』(奇怪,明明十幾分鐘前才結束一頓鳩佔鵲巢的美味大餐) 『鷹鷹鷹...我看到了我看到啦...』那麼大一坨石頭看不到才奇怪。 『有有有,有眼睛還有耳朵 !!!』?這一家子的幻想力未免太豐富,而且肺活量十足,牛都飛起來了...『你看!還有翅膀!』 A...鷹石尖耶...我來來回回迷戀目光不知披上幾回的鷹石尖耶...你們在在說啥啊?不置可否的將脖子轉向窗外仰角45度半... 橫~~再橫~~ 『啊~~~~~~~~~~~~~~~~~~~~~~~~~~~~我看到了我看到啦,有翅膀、有雞胸、耳朵短短、眼睛圓圓、鼻子尖尖,還拿一支釣竿!』剎那間,我彷彿看見楊過與小龍女笑倒在白雲一端... 唉!慘兮兮俺的觀察力.... but, 樂陶陶趕去騎神鵰~~       雖然有人將老鷹的五官當作刺激的遊樂場,不過...該欣賞的還是沒被遺忘...(不好意思喔,大小二人組充當一回scale) 遠望貢寮 近眺大溪漁港 歸帆       看了白雲之後 我‧決‧定‧了 下回去鷹石尖看月亮

尋找頭城河Ⅰ

圖片
  2. 逐路水畔 1. 東嶽廟後的一片清幽 :從東嶽廟旁的狹小巷弄進入,不一會兒,都市表皮背後的質樸隨即入眼。這樣的空間,幾乎完整保留了童年的印象:鐵道、水圳、綠籬、青山...只除了當年的護岸沒這麼高,我們可以輕鬆走入河裡面...呃,電魚。 然後...我看見不遠處 那座橋 !楚河漢界的影像迅速被連結。wow~ 原來我正站在那一束蜿蜒的某處。然而,感覺上眼前似乎有兩條水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2. 頭城橋 : 假如水岸旁有精靈愉快的奔走,那麼這個節點肯定令她極為不爽。 橋西側的屠宰場幾年前搬走後蓋了一棟美美的民宅,淒厲的嚎聲不再,走在橋邊比較悠然。因為Town Stroll的習慣路線,我是先發現到這一處水圳有可能是蘭陽橋上望見的水岸延伸,於是很興奮的重新瀏覽這經過不只上百回的川流。 看一個影生百個兒 是我的急驚風好習慣,什麼都還不知道,我已經開始幻想 The evening stroll along the Toucheng Creek riverfront ||| 然而...靠近,靠近,再靠近...框啷!幻想破滅。 類似頭城橋東北處一落紅磚宅院,水圳護岸與馬路高程存在 generation gap(不同世代的市街核心斷層)。它強烈的提醒了我:頭城是構築於山海之間的小鎮,而且小鎮的美容師壓根兒沒把這條臭水溝放在心底。(這促成我後來定睛瀏覽頭城都市計畫的耐心) 3. 頭圍橋 :銜接和平街末端(北)的開蘭舊路上。望著美麗的紅磚瓦舍,也知道 它的機能 ,忍不住讚嘆昔日頭城河的充分利用:gone with the river. 4. 青雲北橋 :記憶伴隨著身旁濱海公路上的飛輪呼嘯而過,站在橋頭,我為自己的恐懼感到荒謬:對速度、死亡。印象中,母親曾經騎著老爺車載我走過這一段路到國小,通常都是我睡過頭的日子。有次,為了讓成群鴨子過馬路,母親一時握不住龍頭害我兩雙雙跌進路旁的草叢...那個由路中央可以摔倒到草叢的街道尺度如今變成頭城鎮上的索命大恐龍||| 如果哪天我的riverfront stroll 美夢成真,那這一段穿越的路想來最令我卻步吧?   5. 水圳與山溪匯集處 :從這個路段開始,就是小時候的夏日閒步路線。不論由山上踩著烽火輪順勢而下、或者穿越和平老街的詭異情調(有棺材店),最終都會抵達這一段黃昏走起來無敵舒適的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