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7的文章

1.8 KM : 福成,有一處所在

圖片
佳節驗證 中秋節前夕的雨後乍情,拖著老姐作陪,終於降落在這一處瞭望平疇的節點。一旁有花農利用水池淨花,看我興沖沖的模樣覺得很有趣,除了不厭其煩一一為俺們介紹這片荷花園的由來、花兒的特色,還大略說明三分的水道各自流向何方。 俺問:『恁攏安怎稱呼這堀水?』 『水 pán-á 頭啊』他說『pán-á 的意思大概就是板子』 然後謙稱自己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 很有可能... 很普遍的常識被俺當成了稀有知識。 但不管怎樣,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很新鮮就是很新鮮。 而求知是一場儀式,位階崇高到足以封閉任一枚不安份的毛孔... 所以,老姐與俺就在旁邊 放置著紙錢 的「分水汴」玩起來。 因為連續幾日豪大雨,水流已經不再潺潺,而是「衝衝衝」。 才想著,一隻動物忽然從水池裡冒出來,靈巧的(老姊的形容則是驚慌失措的逃竄)衝向一旁果園,原來是山羌。該花農喊了一聲「保育類生物!」之後趕忙拎著一支大網尾隨而上,看起來很有經驗的樣子。 (雖然最後無功而返,但他很有概念的跑到對面去報警。) 俺望著眼前於一片阡陌中的蜿蜒,再回頭看向不知來路的山間水圳... 唉,方圓之內,真的很難無聊欸~~ 晴空下的漫想 假期最後一日,老天爺意思意思的中止了蘭陽平原的節慶遺憾。 有鑑於日前的腸阻塞,說什麼也要找到時間空檔出去走路。 秋天的晴空,最好走的莫過山邊聚落小徑,因為那兒能背著陽光看沃野。 在上福城走了不知多少回,只知道水道二分很有趣,水質清澈、田裡頭不是稻子而是荷花... 卻壓根兒沒想過歧路的變化。因為「分水汴」的關係,俺再度確認自己的有眼無珠。這一回,是打定主意來此特地領教。 Generated by Flickr Album Maker 嘩!嘩!嘩! ← 這不是水聲,是俺的心聲。 沒想到,多年以後,俺還有浪漫閒情漫步田中央,不是藉由田埂而是忽寬忽窄、忽高忽低的水泥小徑。趣味非常。加上 碧藍晴空 前來干擾,讓這趟線性旅程繁忙不已 - 不知道該將視線放哪裡。 其實,這樣的情境不只外圍人迷戀,在地人也歡迎。在連接「分水汴」與林厝底的水路旁,有一處居民自己鋪設的洗衣場。一旁抱著孫子納涼的林阿姨說:夏季夜晚,還有些住民直接坐進水圳裡泡澡,瞬間,一天的暑氣全消。她說:以前這條水圳(15/22)更大,平時水流淙淙,跟金面那邊一樣。不過,雪隧開通後,有聽人家在講,水脈被改了,金面的水流

未知的瀰漫

圖片
俺的地球科學與大氣知識近乎零。猜測這襲白紗可能是那一坨燃燒冒出的煙霧遇上清晨從北門坑飄下的嵐... 所形成的帶狀懸浮。趕緊衝到屋頂上瞭望(這時多希望泡豆漿的望遠鏡得死而復生)。        飄過九彎十八拐...  飄過金面山...  從北門坑前開始飄... 究竟是蝦米碗糕呢?抓起相機就要往案發可能地點衝,卻又瞬間憶及那個區位處處 禁忌 (最近又多了一處),峱峱的收起豪情,乖乖趴在電腦上逡巡 google map. 檢視較大的地圖 俺因此發現原來那座高層住宅(在小鎮這樣算高的)其實不在我想像的吉祥路以北,而是緊貼著衛生所而建!之所以不曾正視它應該與接近平交道有關吧?(生命要顧) 在這個被吉祥路高層住宅、宜蘭厝豪宅與蘭陽技術學院定位出來的範圍,有社會事件地點、學生校外租賃空間、大片蓮霧園、以及一處疑似垃圾堆置場。從被山嵐驅擋的情形看來,應該是頗靠近山... 是有人焚燒什麼吧? 我想,有朝一日俺要是有機會官拜公民記者,第一要克服的,當是俺那非常稀有的「高級迷信份子」的毛細孔反應。 早起真容易 sîn-keng siòng phoah 給自己點一首歌:Red Hot Chili Peppers - Dani California 打氣打氣... She's a runner, rebel and a stunner Coming everyway saying baby whatcha gonna Looking down the barrel of a hot metal forty five. Just another way to survive.

粉紅色的宣傳單

圖片
波太收到右邊的宣傳單,聽發單的鄰長(or 里長)說是社區要辦桌,請每一戶收到單子的老人確實回覆要不要參加,好決定人數。雖然俺對「沒參加便沒禮物」這樣的九九重陽慶祝活動稍有質疑 1 ,但也僅止於此,因為這些活動與我無關。 再次關注,是隔兩日里長伯有點不客氣的語氣詢問波船長到底要不要參加?(報名截止日期還有八九天哩) 卻不甩俺的疑惑。他說他只是好心幫忙,要問就問主辦人。 既然如此,俺在隔日問了波船長的意願後直接聯絡主辦方 - 社區理事長。 接電話的是一位口齒清晰的許小姐,他對這次活動似乎瞭若指掌。一問之下,原來是社區理事長的媳婦,近來社區的文宣、企畫案都是由她經手。對於這次的重陽活動,她也作了簡明扼要的敘述。 像這樣的社區活動去年已經申請過了,但經費遲遲不下來,我們有心也辦不了什麼事。但是,今年一過我們便重新提出計畫,內政部當然不同意社區只是辦桌請吃飯,所以才會以社區巡禮來推。這次下來的一萬元補助經費就是便當錢。 新建里是頭城鎮最大的里,或許也可以稱為老人里吧,據許小姐的資料,光是 65歲以上便有三百多人。 因為人數不少,經費不多,我們也只能一個一個問。後來縣議員補助四萬元、鎮公所二萬元。一共七萬元的經費才確定可以辦。禮物方面還是理事長自掏腰包買些紀念品來送… 考慮到老人們可能行動不便,所以只是讓他們意思意思繞一下活動中心周邊。 以海鮮餐廳一桌 2~3 千元的水準,這些經費若全部花費於辦桌,以七萬元之譜,可以辦30~35桌左右。幾乎是社區老人的極大數。 不過… 新建里的生活圈與生活水平,許多老人不是擔負居家重任、務農、勞動,便是行動不便。究竟會有多少人參加?這些經費又將如何配比… 答案令人著迷。 為了避免傷人心,俺還是得聲明,上述言論僅屬於市民觀察的一小部分,執事者不必多心。因為,俺在乎的,始終是不克參與者的「不克界線」是如何施放,社區活動企圖的極致目標是什麼?我想到 storycorps 為了讓訴求對象的心願達成,甚至還推出 door to door 的服務措施。 讓我這樣說好了,就當真的只為請社區老人一頓飯。那麼,即便不克參加者也應該可以享受到美味大餐,則這次宣傳單上的問題,恐怕還得再加「素食」、「葷食」的選項。至於這樣的計畫書要怎麼寫?為何不能只是「 老人煮了一輩子飯菜、勞動一輩子為飯錢,何不讓他們休息一天 」?而送飯的工作,就由社區的年輕人擔綱。當然,那最好也

哈啦@腳踏車店

俺以 monique 日前的問題 充當開場,然後扯上俺嘗試規劃的小鎮腳踏車路線。前者是意料之中的否定:年輕老闆也說的確有不少人問他出租的問題,但他覺得小鎮的發展還沒到那個程度,何況怎麼調度、租金如何算…也都不知該怎拿捏,因此不太考慮。而另一方面,聽我簡單敘述意想中山海人文複合路線,老闆對這個頗有興緻,且也認同小鎮的自行車旅遊環境資源潛力。交換一些構想之後,俺向他打聽小鎮究竟還有多少家腳踏車店?就算小鎮暫時不足應付腳踏車出租好歹也補足修繕點的資訊,以備時下越來越多的單車旅遊者 不時之需 。 答案與我既有的資訊相同:除了市街頭火樹仔伯的店,就是市街尾、市場邊另一家了(老闆由宜蘭搬來)。奇怪,這樣的店面分佈感覺與打鐵店的有點像啊~我忍不住好奇哪些店是市街生活圈內的必備品?而且具有強烈的圈地性格? 類似這樣的店在小鎮可不能打對台,否則會打壞感情又讓老顧客尷尬。 年輕老闆笑著告訴我,好幾回見鎮上人士牽著腳踏車在對面火樹仔伯的店面原址流連徘徊,看著緊閉的門一副很納悶的樣子,卻也沒人回頭或者進入背後這家腳踏車店。有些人悻悻然牽車子離開了,有些會問問左右鄰居「火樹仔去兜位,那會攏不開店?」。幸賴附近人都很好心告知對面年輕老闆繼承的就是火樹仔伯的店…老顧客才重新上門。 追根究底,除了一部份「死忠」,另外有很大的因素是「售後服務」。 意即,年輕老闆(姪子不想作這途,由火樹仔伯親家承接下來)繼承的不僅是火樹仔伯的人脈資源、同時也繼承了他的責任。最好玩的,售後服務與車子品牌無關,有無經過火樹仔伯的手…才是重要依據。 才說著,一位七十多歲阿伯仔牽著 古早腳踏車 來「灌風」(打氣)。雖然許多地方的腳踏車店似乎都容許這項免費使用,但不知道為什麼,在火樹仔伯的店,詢問能不能借打氣…就像打聲招呼而非請求。而且,我隱約發現:不論年輕老闆有無意識到,老顧客們有意無意間、自然而然的…想在這家店延續「火樹仔腳踏車店文化」 - 鄰里哈啦點。俺因此撿到幾個小八卦: 舊頭城國中在日本時代叫國民學校,是十二年教育一脈串連。學校內還有養鴨、養豬、種菜哩…當時佛祖廟(城隍廟)後一片沃野都是學校的菜園。 穿越校園(菜園)的鐵枝路早在老伯出生之前就有了,還撞死過好多人…(當時沒平交道、鐵路以西也沒啥人口) 老伯這款腳踏車一直有行銷的線,但明年就要停產了。← 因為算一算,這款車子的老騎士多已凋零,不知道這是否也意味

草木神

圖片
本以為會被蚊子叮得滿頭包的她,回來後很滿意也很訝異的讚嘆:沒蚊子、很好走。她甚至還跟著扇舞團體比劃了一陣子... 這話讓俺聽起來當然受用無比。卻在送姑媽上火車之前,不知怎的話鋒一轉,姑媽神色平靜的告訴我:那堆草裡頭躺著一隻大狗的屍體,都扁了,應該去了好一陣子。 俺想起自己的任務,趕緊向她確認地點。 『就黃線圍著那兒』姑媽說。 黃線?阿彌陀佛,俺的黃線恐懼症真不是沒來由。 腦中隨即浮現某個早晨身後的一抹黃,送姑媽上車後,飛回家察看... 右手邊不遠處即是狗兒棲身處 果然!也不知道該不該慶幸,那片 亮麗晨光 下的欣欣向榮,原來來自沃土,而沃土,來自近在咫尺的營養 俺赫然想起一年前校地內被附近住家不耐煩咒罵的 驚悚狗號 、又想起之後 一隻黑狗於該處的固守金湯. .. 不知道這個消逝的生命是否屬於兩者之一? 其實俺還曾目睹一群鬼祟人物人手持著一條短繩進入當時還有圍牆的廢棄校地,他們蹲在國父銅像下盯著如今的狗兒陳屍地點不知要做啥,隔後兩日校園內的群狗便不見蹤影...然而,這似乎是 2005 的事?於是也有人猜測可能這次 拆除圍牆 時順便挖了幾棵樹,埋在樹下的狗兒便順勢出土。(根據照片顯示,俺比較相信這個說法,因為狗兒的位置就在文中第一張圖的怪手處) 但不管怎樣,都不該僅是 圍條警戒繩 了事吧? (還好上一回草長得太高,不然俺恐怕也會走近最右邊圍著黃線的樹那棵樹,呃!唉唉,惡人沒膽哪~)

七月風‧搶孤味

圖片
為了在有限空間開發足夠長度的步行距離,俺將車子停在不受遊客青睞的停車場,沿著 水域旁幾塊偌大預留地 - 也就是搶孤會場 - 繞圈圈。人不少,一半工作人員,一半覽海景兼看搶孤的類遊客。可能因為搶孤的關係,北堤上冒出為數可觀(十位以上)的中老年稀有面孔聚集著談論搶孤事務,加上「禁止攀爬」的堤頂觀看衝浪的年輕人,形成小鎮難得一見的老少同堂畫面。即便俺不喜歡時下的咖啡文化,卻也不得不承認那是一處優質的露天咖啡場 - 有活動、享人文、可遠眺且山海同觀,說不定還能因為即地的飲食服務而減少外帶餐飲的垃圾量。(不過…fancy 終是 fancy, 一來管理單位太保守,二來台灣人似乎不愛曬太陽。況且,要是變成南方澳內埤海灣那樣喝咖啡唱卡拉OK的一團混亂就糟了~) 由於前不久望遠鏡浸了豆漿,俺也只能登上北堤才能一覽無遺2007搶孤會場。 綜合這陣子以來的聽聞與資料蒐集,心得 詳 此 。 興致索然打道回府,歸途中巧遇一位OJS, 原以為他是來此參與孤棧製作的耆老,實則不然,OJS 與我住同一個里,二千米迢迢其腳踏車至市街的另一端觀看搶孤前置作業。不過,從他那兒,我意外撿到許多關於搶孤的寶貝...當然,OJS 是另一塊瑰寶。 城隍廟(開成寺)前的搶孤軼聞 傳說... 日本時代的部長(相當於今之分駐所長)本不太贊同小鎮舉辦搶孤活動,後來據傳遭好兄弟們作弄 -- 用地面細石頭噴灑部長駐在所的玻璃窗,嚇得「大人」不得不悶聲。 意外... 發生的那年(1946),狀況本會更嚴重,多賴一位練家子 - 老家下埔後遷居金面里的蘇賜寶先生(咸稱 銅坤仔 ) - 才讓來自石空的王金僅輕傷而已。 話說當時已有一位掉落者當場斃命,而王金在倒翻棚用罄力氣,掉下來只是早晚。見慘事發生,可能也是參賽著的銅坤仔跳出來要求台下看客往後退,接著盯緊目標不停運氣。在王金終於掉下來那一刻衝上前將他撥開避免直接著地,經此一緩衝,從數丈(約三層樓)跌落的王金只有一隻腳稍微跛了... 安全措施... 是隔年人人所強調的物件。方法是取月桃絲(莖)編結成網。 說來有趣... 拔雅里的孤棧之所以叫「 風神棧 」,與我想像中的拔雅里落山風沒啥關係,只因該里的人皆是「做粗重的」,孤棧便堪得了尺度雄偉,一路浩蕩,特別風神是也 XD 而當年孤棧吊上孤棚純粹靠繩子而已,因此,吊上去的時候,孤棧上的物件非常容易掉下來,尤其以港口里的粽棧,叮叮咚咚,

比老大公大 ?

圖片
昨天的 腸阻塞之行 ,一方面讓我對家鄉耆老的文化內涵倍感尊崇,一方面對這次搶孤會場所展現的空間意涵隱然發憂。為了避免誤陳,今日黃昏,俺再次拜訪搶孤會場。 「錯愕」是唯一反射、「涼」是血液溫感,在我瞧見三年來親朋好友最愛的角度、也是一般民眾聚集的放射核心被擺上流動廁所的那一刻。當我一一巡過圈劃好、被標上名稱的各區位,赫然發現這場搶孤不是給人看的,卻也與老大公無關,而是專門奉獻給比老大公大的長官、貴賓、無冕王、甚至可能連身懷大砲的傢伙都能莫名奇妙擁有禁地豁免權... 民主時代之常民文化,怎一個「倒退嚕」了得。 2007頭城搶孤會場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上圖, 紅色系 為祭典構造或場域, 綠色系 為特別人士之特殊區位, 藍色 為基本服務設施, 白色 為救護設施, 水藍色 為工商服務(攤販)XD。扣除搶孤禁地周邊六座照明塔,剩下的可視範圍由民眾自行鑽營。唉,沒想到參觀民眾的位階,由2004,2005年的擁有 接駁車 與 觀賞座椅 迅速淪落至幾無立錐地,甚至只能在比去年視角更有限的範圍、被動線切割出的殘餘空間中流離...或者淪落孤棚背面聽主播台不知嘰哩瓜拉些啥、搞不懂正要被奪旗的又是哪一村的孤棧...  2004  2005 2006   2007 ?  異地搶孤的第一年,主辦單位拓展活動格局的企圖心十足。極具「友善活動」的雛形,可惜祭典的遊戲規則過於模糊。  烏石港域第二年。相關服務環節皆頗成熟。設施安全提升。遊戲規則嚴格明確。美中不足是參與轉播的SNG車管理不良(例如活動進行中,(東森)電視台的遙控直升機不斷盤旋觀眾區上方製造嚴重噪音干擾)  主辦單位以雨天為由,瞻前而不顧後的將貴賓席移至搶孤禁區內並加設棚蓋,完全遮擋民眾視線。而對禁區的出入管理也非常鬆散,領域的神聖性蕩然無存,搶孤淪為「地方關係人」之視覺娛樂。  從空間配置判斷,這一場搶孤淪為「地方性酬庸」活動。民眾想找得一處安穩清朗的視野得鑽孔鑽縫。 搶孤獎品與遊戲規則 (待續) ps: 當本質蕩然、枝節拐彎,公共文化事業可有停損點?